“葫芦庐”传人赵伟申请19项专利 传播葫芦文化

发布时间: 2016-11-11 18:07:46  |  来源: 天津北方网  |  作者: 皇甫丽娜 梁爽  |  责任编辑: 雷卫腾

 

赵伟指导国外小朋友制作葫芦

 

  天津北方网讯:葫芦,在老百姓眼里它是代表福禄美好寓意的吉祥物。有一种葫芦的制作工艺,通过烙画、雕刻、针刻等技艺让传统样式的葫芦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形态,它叫做葫芦庐。河东区大直沽一带,至今仍流传着这样一门技艺,百年传承葫芦庐葫芦制作工艺2012年被列入河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葫芦庐第四代传人赵伟是市级非遗物质文化遗产葫芦庐葫芦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凭借烙画、范制、押花、彩绘等精湛技艺……赵伟被世界纪录协会认证为世界上掌握葫芦制作工艺最多的人。截至目前,赵伟制作的包括葫芦灯、葫芦摆件以及葫芦包等葫芦工艺品已申请19项专利。

 

  葫芦庐葫芦的制作工艺,最早起源于清光绪年间,创始人是赵锡荣。1896年赵锡荣将葫芦制作工艺从徐水带到了天津,并将自己这门技艺不断创新及改良,一代一代传承至今。赵伟师承父亲赵学义,自幼学习葫芦制作,六岁开始学习绘画,十岁开始学习绘制葫芦,十六岁开始学习雕刻葫芦,十八岁开始学习范制葫芦,二十岁掌握所有葫芦制作技法,经常临摹大家的作品到葫芦上,结合葫芦庐自身的制作技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研究掌握了一整套葫芦制作技能,并借鉴其它艺术门类,把葫芦制作技法由原来的几项发展到现在的四十八项。

 

  要说葫芦庐葫芦制作工艺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当属在范制葫芦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所谓范制葫芦,就是用一个特定的模具,将幼小时的葫芦装于其中,随着葫芦的长大,便可填充模具上的花纹,最终得到一个按照特定模样生长出来的葫芦。范制葫芦本身就是一种制作工艺,葫芦成熟后已经可以算是一个成品了,但赵师傅会再通过押花、雕刻等工艺使其更完美。作为葫芦高难技法的范制葫芦在赵伟的手中也有新的突破,他擅长范制宫廷葫芦,包括笔筒、碗、盘、笔洗、花瓶、香炉、鼻烟壶、虫具、花盆等几十个品种,范制的佛头能够达到人头的大小,最小的范制葫芦只有果仁大小,这些都是传统工艺所不能达到的,并且还原了乾隆爷最喜爱的葫芦酒,它是把新鲜的范制葫芦采摘下来后一个小时内放到装有酒的透明容器里,经过长年的泡制范制葫芦变成透明色,范制的文字和图案更加清晰被誉为可以喝的艺术品。在制作葫芦工艺上,赵伟大胆创新开发出五大系列几百种葫芦艺术品。赵伟的作品中,不仅有大家熟悉的烙画葫芦,也有雕刻漆艺技法制作的葫芦艺术品。其中漆艺摆挂葫芦,既有屏风,又有四扇,制作的中国葫芦器已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它是用100个不同形状的范制葫芦,运用烙画、彩绘、雕刻、压花、鎏金等葫芦制作工艺,绘制出三水、花鸟、人物等图案,打破了葫芦制作单一的现状。

 

  赵伟说:庐是家、房子的意思,葫芦庐的寓意是希望爱葫芦的人都能聚到这里来。值得欣慰的是,葫芦庐技艺如今已经有了第五代传人。赵伟看到女儿和徒弟们刻苦学习,感觉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很有传承的希望。赵伟不仅在国内开设展览、收徒教学,多年来他辗转斯里兰卡文化中心、法国巴黎十三区政府、法国巴黎文化中心、法国巴黎圣心教堂小丘广场、澳门卢廉若公园、日本东京等地展出葫芦作品,并把葫芦文化传播出去。(北方网编辑唐淑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