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个民族持久的功课,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的象征。如今站在海宁市图书馆的大门外,扑面而来的是江南水乡的秀美雅气,图书馆四周布满绿化,东侧为植物观赏区,采用成片种植的方法。往里走,宽敞的大厅、摆放绿植的楼梯、休闲的卡座,无一不传递出它的特别。
“它的外观远看很像两本横放着的大书。”海宁市图书馆副馆长吕佳兰说,实用、有人情味和文化气息,就是图书馆给人的最大印象。
在一楼亲子阅读区里,母亲带着孩子在“童话书屋”里尽情享受亲子乐趣;在三楼自修区室里,读者们在盏盏台灯下静静阅读,在浩瀚书海里忘我学习;在多媒体服务中心里,退休的阿姨正在观看高清影视,戴着老花眼镜的大爷正在翻看报纸……尽管是工作日,还是有不少市民来到图书馆享受文化大餐。
据悉,诞生于1904年的海宁图书馆是我国首个县(市)级公共图书馆,在百余年的发展壮大中曾数度重建。1988年10月,海马路上的海宁市图书馆建成启用,总投资155万元,建筑面积3229平方米。而海宁市图书馆新馆,总建筑面积19900平方米(含地下室),总投资1.3亿元,藏书能力80万册,读者阅览座位1000席,于2015年1月1日正式亮相。“如今的图书馆不仅有传统阅读,还有时尚阅读。”吕佳兰说,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读者都能在图书馆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阅读天地。
而相距不远的海宁市南关厢历史街区上也有一个“微缩版”的图书馆,它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24小时自助书香驿站”。“顾名思义,它有两个特点,一个是24小时不打烊,另一个就是自助式的使用和借阅。”吕佳兰解释,这是海宁市图书馆在总馆以外建成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想要进入,需要用市民卡或者读者证在门口刷卡。
走进“书香驿站”,2300余册图书就在眼前,三三两两的小学生正在认认真真地看书、做作业。“这里没有管理人员,基本靠市民自觉,还有就是志愿者的服务。”吕佳兰说,党员团队志愿者已经入驻“书香驿站”,几乎每天都会开展常态服务,同时为市民、游客提供遮阳帽、雨伞等便民服务。“这不仅仅是营造了良好的阅读环境,也让‘书香驿站’成为城市“不打烊”的阅读风景,更成为城市文明的窗口。”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偏远地区的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在家门口就能像城里人一样方便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2016年5月,海宁推出可移动汽车图书馆,实行定点定时定向的“公交化”运行机制,让基础阅读雨露更均衡地洒向城乡各个角落。
据悉,目前海宁市图书馆已经实现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全覆盖,有1个中心馆、11个乡镇分馆、1个专题馆、2个企业分馆、8个村级分馆、10个“书香驿站”、3个“24小时书香驿站”、“阅路”汽车图书馆,实现了图书通借通还,打造了市民15分钟“阅读圈”。(据浙江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