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人工智能给院士当“同声传译”

来源: 新华社 | 作者: | 时间: 2017-05-27 | 责编: 雷卫腾

  新华社贵阳5月27日电 题:特写:人工智能给院士当“同声传译”

  新华社记者骆飞

  “大数据成为贵州又一张亮丽的名片。”26日上午在贵阳市举行的2017中国国际大数据博览会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演讲中“点赞”贵州大数据的发展。同时,他的语音也同步转写成中英文字幕实时显示在演讲台两侧的屏幕上,让在场的中外宾客耳目一新。

  记者看到,伴随白春礼院长抑扬顿挫的演讲,屏幕上的中英文字幕显示速度也实时放缓或加快,让原本转瞬即逝的语音留下了痕迹。当然,由于白院长演讲中语速、发音等存在的自然差异,屏幕上个别语句或词语也有转写错误,但很快通过对前后语境、语义等的理解又被重新调整过来。

  这种转写迅速又能自动纠错的智能字幕很快引起关注。“感觉无形的声音穿上了有形的文字‘外衣’,真是一项‘黑科技’。”一名参加开幕式的企业代表感叹道。现场一名来自埃及的外国记者说:“以往单纯靠翻译机听会还是很难理解会议内容。今天除了能听,还能看字幕,会议内容更直观。”

  开幕式上担任“同声传译”的就是当前的热门科技——人工智能。

  白春礼院长介绍说,这个“同声传译助手”,是来自科大讯飞的一项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产品——讯飞听见,其出色的表现再一次让人们感受到,人工智能不再只是概念,而是已深入到行业运用。

  “讯飞语音两年前就开发出来了,产品一直都在不断学习和完善,比之前更智能。”科大讯飞执行总裁胡郁说,正是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深度学习”技术以及先进的运算平台,人工智能技术迎来了新的突破。

  据科大讯飞工作人员介绍,讯飞听见智能会议系统能够将中文语音实时转成文字,并同步翻译成英语、日语、韩语等。经过个性化订制的标准普通话,讯飞听见的转写准确率可达到95%以上,目前已在不少大型发布会、课程培训、电视节目直播等场景中展开运用。

  要实现这些功能主要是通过对深度网络神经算法的应用,后台系统就像人的大脑一样,具有学习功能,并不断提升翻译能力。同时,采用句式文法、词模文法等多层文法机制,能准确识别翻译场景,并匹配相关词库和用词习惯。

  “人工智能需要大数据、先进算法等多种技术有机融合支撑,才能产生很好的效果。”胡郁说,当前,人工智能已不是新鲜概念,但其在社会各行业里的深入运用才刚起步,将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