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非遗技艺融入现代生活 兄弟俩坚守窄弄镶金嵌银

发布时间:2017-10-30 11:10:08  |  来源:苏州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雷卫腾

  冯文祥、冯文寅兄弟几十年来潜心研究金银丝镶嵌,不断创新,把这项非遗技艺融入现代生活。 □雨木 摄


冯文祥、冯文寅兄弟几十年来潜心研究金银丝镶嵌,不断创新,把这项非遗技艺融入现代生活。 □雨木 摄

苏报讯(记者 朱雪芬 通讯员 宋佳丽)在阊门片区有一条老街——河沿街。窄窄的弄堂里“藏”着一家不起眼的手工艺作坊,却已延续了百年。昨天,记者走进这家作坊,一对年过半百的兄弟正在潜心刻嵌一件新作——一把古色古香的二胡,上面刻嵌了祥云等银丝银片,制作工艺复杂。哥哥叫冯文祥,弟弟叫冯文寅,是金银丝镶嵌的第三代传人。

“苏州有句老话叫‘做煞河沿街’,说的是河沿街上的手工艺最出名,其中有一家就是我爷爷的‘冯振兴’镶银坊。”冯文祥说,三代人在这间小小的作坊里坚守着“冯氏镶银”这块招牌。

冯文祥说,作为这门手艺的传人,兄弟俩几十年来潜心研究,具体做了多少件作品已经数不清了,只记得最多的时候一年做了一千多把扇子。每件作品,他们都会花很多心思去琢磨、设计,尽力做到完美。

几年前,兄弟俩花了近三年时间创作完成了金银丝镶嵌版的《姑苏繁华图》中的“阊门”一景,将120多年家传的手艺完美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这幅金银丝镶嵌画被装在一座红木屏风中央,画芯部分宽1.85米、高0.7米,古色古香、气势不凡。制作过程中,他们小心翼翼地在乌木上雕琢,一边雕一边将银丝嵌入,最终将原画中的648个人物、80多艘船、300多间房屋等全部细致地呈现了出来。“我们采用的银丝是制作秤杆刻度线的那种,买回来后要加工压扁,形成最细0.23毫米、最粗0.3毫米的银丝,纯粹靠银丝来表现画面的密和疏、虚和实。”冯文祥介绍,这幅《姑苏繁华图》一共消耗了2500多米银丝,“阊门”两个字则使用了金丝镶嵌。

此外,兄弟俩还不断融入银片、玉石、象牙、鲍鱼壳等材料,丰富这项非遗技艺的内涵。近期,他们受杭州鸟笼研究院邀请,正为一批鸟笼进行镶刻。冯文寅说:“这将是一次新的尝试,我们打算先在翡翠上面镶刻,再把翡翠镶在木头上。”虽然难度增加了好多倍,但兄弟俩信心十足。他们希望通过各种尝试和创新,把这门手工艺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让这项非遗技艺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