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传承  生生不息——记民博会上国内外手工艺大师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时间: 2017-11-13 | 责编: 谢佩君

中国网贵安讯: 2017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文化旅游产品博览会10日在贵安新区东盟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民博会连续举办三届以来,按照“将民博会打造成传播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的高端品牌”的要求,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逐步成为促进全球民族民间文化交流、交易、合作的重要平台。

 

“别叫醒她,她是艺术品”

 

“记得有一次在美国参展时,我因身体不适实在坚持不住,就在一旁短暂地闭目养神,听到展区前有华人说想来找我合影,只听见另一人小声地说:‘不要叫醒她,你不觉得她就是件艺术品吗?’”至今回想起当时的情景,70多岁的欧德仙老人依然笑着合不拢嘴。

 

blob.png


70多岁的欧德仙老人

 

今年快72岁的欧德仙老人,是来自贵州省黔南自治州的苗族工艺大师。据老人介绍,她身上穿的这套苗族盛装,名为“百鸟服”。这套百鸟服做工精细而考究,上面一针一线绣着各种鸟的图案,都是苗族的图腾,每套盛装一般需要两年的时间才能完工,是当地苗族群众每隔12年一个轮回的盛大苗年里必须要穿的盛装。

 

她的展馆里,放满了琳琅满目的“作品”,每一件都是欧德仙老人一针一线绣出来的。但凡走到这里的人会忍不住驻足停留,像欣赏艺术精品一样细细观看这些色彩鲜艳的鞋子、帽子、衣服,无不惊叹道:手真巧,好漂亮!

 

“工序七十二道半,搬进搬出不消算”

 

“油纸伞是印江自治县民族传统手工艺产品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从我记事起,爷爷就是做油伞的,这手艺也是从小跟着爷爷、父亲学的。”张朝全边摆弄手中的油伞边介绍到。

 

blob.png


印江油纸伞

 

印江油纸伞的生产材料多达19种,主要有竹子、白皮纸、柿油予、桐油、木坨等。其生产工艺十分讲究,生产环节很多,有“工序七十二道半,搬进搬出不消算”之说。由于全是手工精心制作,质地上乘,光滑明亮,颜色鲜艳,美观大方,耐皱折,抗水性强,质地坚韧而不易被风吹坏等特点。油纸伞广受消费者的青睐,不仅因为它是遮阳避雨的工具,还因为它保持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传统的民族特色。

 

“像这样的锡制铸造工坊在荷兰只有7家”

 

来自荷兰的罗纳德已是第二次参加民博会了。

 

开展第一天,他和夫人一起很早开始准备这次展品——以锡为原材料的纯手工制作的工艺饰品。展馆里,各种工艺饰品样式繁多,款式新颖,且乖巧可爱,它们都出自罗纳德之手,也都是罗纳德的拿手绝活。

 

blob.png


来自荷兰的罗纳德夫妇

 

“贵州人都非常喜欢我的饰品,也很热情,我很喜欢美丽的贵州。” 罗纳德开心地说到。

 

据介绍,荷兰从1898年生产传统手工艺的锡制产品,如今,像这样的锡制铸造工坊只有7家。而罗纳德的绝活,也是从爷爷手里传承下来的手艺。

 

未见展位,先闻花香


保加利亚的玛利亚第一次参加民博会。问起有什么感受时玛利亚激动的说了很长时间,最后翻译说,都是一些赞美的词语。

 

保加利亚盛产玫瑰,玛利亚就带来了玫瑰制作的精油及产品,远在2米之外就能闻到花香,但是玛利亚的看家本领还是手工刺绣,那是她跟妈妈学的。

 

blob.png


来自保加利亚的玛利亚(右)

 

在保加利亚每个城市都有每个城市的特色及代表,而这次玛利亚带来的传统手工艺服饰,也代表了她所在的城市,那些红白相见的图案是一种象征,是玛利亚生活、文化的象征。

 

本届民博会共设49个国际展区及贵州各州市的展区。每一个展位都是一个故事,都是一种传承。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用不一样的语言介绍着不同的手工艺品。在这里,展台上的每一件艺术品都因指尖传承而显得美丽耀眼、独具匠心。未来某一天,我们能在某个地方自豪地说:“瞧,那是马尾绣,那是白鸟服”,而不是在书本里。那些看起来美丽动人的展品背后,融入的是本民族世世代代的智慧、文化,生活,它有温度,所以看起来熠熠生辉。  (图文/杨文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