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非遗 传承有道

来源: 中国文化报 | 作者: | 时间: 2018-01-24 | 责编: 雷卫腾

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实验学校学生在画侗族农民画。龚普康摄

近日,由文化部、中国驻英大使馆联合主办的“传承匠心·百年绣梦”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英国行活动,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畔的圣保罗大厅举办。来自广西的4名绣娘联袂主秀“传承匠心·百年绣梦”时装大展,颇受赞誉。

在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成为“文化走出去”、文化扶贫、艺术创作的重要角色。这是广西加强非遗保护并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广西通过育产业、进校园、建平台等多种方式,多措并举,全面推进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有点有面,有声有色。

育产业:赋予非遗新生命力

2017年12月8日,钦州坭兴陶精品茶壶展在第六届北京国际斗茶文化节暨首届鸟巢茶文化周惊艳亮相,其古朴典雅、浑然天成的独特陶艺风格,成为展场焦点。

坭兴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已有1300多年历史。2008年,广西钦州“坭兴陶烧制技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钦州市通过建设坭兴陶创意产业园、推动非遗进校园、举办赛事、搭建平台、创新大师工作室管理机制等措施,在设施、队伍、机制和市场的培育上下功夫,保护、传承和挖掘坭兴陶文化,取得显著成效。

“钦州学院和北部湾职业教育中心均设立了坭兴陶专业,每年培养400多人,在解决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传承人李人帡说,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工具和方法不断更新,保护和传承方式也要创新。“政府每年都举办全国性的精品大赛,涉及造型、技艺、手工,这有利于坭兴陶文化的推广和产业培育。”

目前,广西钦州市有坭兴陶企业和经营户30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1万人,其中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4名,广西工艺美术大师、广西陶瓷艺术大师56名,钦州市坭兴陶工艺美术大师45名。

据统计,这项靠陶艺工匠一刀一笔精雕细刻出来的产业,年产值已超过5亿元。

事实上,在广西,除了坭兴陶,壮锦、绣球、瑶族服饰、苗族坡会等都形成了特色产业,实现活态传承。

进校园:让非遗融入生活

群星璀璨,粤韵阵阵。2017年11月5日至10日,第三届广西(梧州)粤剧节如期举行,来自两广地区的8位戏曲梅花奖得主会聚一堂,精彩绽放,受到热捧。

本届粤剧节以“梅花绽放薪火相传”为主题,活动内容包括《梅花绽放薪火相传》粤曲演唱会、优秀剧目专场展演、闭幕式暨“梧州市戏曲进校园成果汇报”演出、粤剧名家进校园进社区、折子戏表演等。

梧州市自2014年开启“粤剧进校园”活动以来,探索了一系列以兴趣为先的菜单服务模式,引导孩子们看戏、听戏、学戏、唱戏、爱戏,培育更多年轻观众,激发传统文化新活力。

梧州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张绪潮表示,梧州有800多所中小学,只有一个专业剧团。在这薄弱环节中,梧州采取四方面措施解决问题。一是编教材,邀请本地粤剧艺术家编写专业教材,走进学校表演展示;二是培训师资,对全市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培训;三是举办文化活动,组织粤剧粤曲比赛;四是培养学生自编自演,掌握化妆、身段表演、唱腔等基本技能。

梧州市第十一中学总务处主任刘金全介绍,2015年粤剧开始进入课堂,一开始人才缺乏,成为薄弱环节。之后,学校通过粤剧的普及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渐找到兴趣点,同时渗透到其他课程,如化学里讲解化妆的原料、音乐课里谈粤曲、美术课里画脸谱、体育课走台步,并把广播体操转化为身段操等。此外,学校组建粤剧团,根据个人特长,口才好的唱歌,擅长跳舞的跳舞,各尽其才。如今,在梧州市第十一中学,160人一届的学生中就有近100人参加粤剧兴趣小组。

建平台:多措并举有声有色

2017年底,文化部办公厅公示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广西壮族自治区21人榜上有名,涉及京族独弦琴、壮族巫调、狮舞、瑶族铜鼓舞等十几个项目。而此前的2017年11月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公布了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非遗处处长刘国建表示,非遗保护名录机制和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机制,是各级政府和单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制度,也是一个很好的抓手和平台。在广西,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和县级四级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名录已建立多年,近几年更是在普查、认定、抢救和创新性保护上不断完善。

广西被誉为“民歌眷恋的地方”。以民歌为主要特色的“壮族三月三”是广西民族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把“壮族三月三”打造成广西各族人民欢乐喜庆的嘉年华。经过多年的深入挖掘和系列文化活动的举办,如今,“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已是家喻户晓,成为宣传和展示广西特色传统文化的平台。

2017年12月2日,广西振兴传统工艺研究中心在广西民族大学成立。为响应《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在2017年的工作规划中提出通过与高校合作的方式共建广西振兴传统工艺研究中心,探索研究振兴路径,提出广西振兴传统工艺方案。

近年来,广西多措并举保护特色传统文化。2017年共筹建广西民族大学工作站、瑶族服饰贺州学院工作站、民族服饰文化符号古岳村工作站、民族织绣金壮锦工作站和壮族织锦宾阳工作站5个传统工艺工作站。(彭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