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威海:志愿服务不“打烊” 小小粥屋有大爱

来源: 威海晚报 | 作者: 周颖文姚威 | 时间: 2018-02-09 | 责编: 楚丹

7日凌晨5时许,经区黄岛路上。环卫工张继莲在幽暗的灯光下,卖力地扫着雪。此时,除了“呼呼”的寒风,大街上只能听见张继莲铲雪的声音。扫了一会,张继莲把棉衣的拉链拉到了最顶端,将脖子深深地窝在衣领间取暖。冬天很冷,但张继莲的心却是暖的。

 

小屋里充满了温馨。

经区海峰路上有家爱心粥屋 

“学习雷锋,好榜样……”伴着清脆的歌声,一个多小时后,张继莲推开了位于经区海峰路上的一家粥屋的大门。“张姐,大哥今天没来?”“路上离不开人,我这不刚结束清扫工作,他还在工作呢。”张继莲一边回答着粥屋负责人柴京真的疑问,一边熟络地签到、拿筷子、打饭,转眼间一大碗南瓜红枣粥、一个馒头和一碗萝卜炒肉就打好了。

不一会儿,粥屋里就来了十几个环卫工人,而且人数还在继续增加。原来,这里是一家为环卫工人、孤寡老人和有需要的人提供免费早餐的粥屋,所有的粥水和炒菜都是免费提供,并且不限量。

张继莲找了一处靠近门的位置坐下,她喜欢靠门的位置,每次来,只要没人坐,她准会选这里。

张继莲是经区的一位普通环卫工人,她的老伴儿和她一样,两人负责黄岛路的清扫工作。比起往年寒冬中买几块面包或自带冻得冰冷的饭菜做早餐,现在每天热粥热菜下肚的早晨,让她内心充满了幸福感。

 

志愿者在唱《学习雷锋好榜样》。  

 

柴京真一大早就在炒菜。 

环卫工把粥屋当成了自己的家 

“今天的粥更好喝了。”说着,张继莲对志愿者们竖起了大拇指,而同桌的唐永福补充道:“粥当然好喝了,你也不看看志愿者们几点就起来熬的呢。”

听到称赞的志愿者们乐着笑着,继续跑前跑后地为大家加粥加菜。

每天早上4点多,来自市区各个地方的志愿者就会陆续起床,赶到爱心粥屋准备早餐,有的负责熬粥,有的负责炒菜,还有的负责摆放桌椅。

当天的几位志愿者中,数刁顺波家住得最远。刁顺波是一名司机,也是粥屋的“元老级”志愿者,他每天早上4点多起床,收拾一下便开车来粥屋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准备早餐,“我没做什么,早餐多半都是老柴做的,他就住在粥屋里,做的工作最多。”

其实,哪个志愿者都说别人做得比自己更好。

去年11月悄悄启动的免费爱心粥屋,由柴京真发起,如果不是特别留意的话,很少有人能注意到它,可对于附近的环卫工人和孤寡老人来说,这个粥屋就像自己的家一样熟悉。

 

门前放着暖水瓶和盆,方便人们洗手就餐。 

粥屋的资金全来自爱心人士众筹

爱心粥屋的负责人柴京真并非威海人,也不长居威海,为什么要在威海开爱心粥屋呢?他说出了自己与威海的一段渊源。

“2004年,我来威海工作,一做就是6年,期间交了不少朋友,直到2010年才回的郑州。”柴京真说,虽然人回去了,但心却连着这座城市,所以,在去年有想法开爱心粥屋时,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威海。

柴京真介绍,免费爱心粥并不是自己发起的,早在2013年,河南南阳开起了第一家免费爱心粥屋,后来公益体系越来越完善、正规,在郑州更是发展迅速,目前全国已经有近200家免费爱心粥,而他也是在郑州参加志愿者活动中时了解到的爱心粥屋。

“因为自己做志愿者很长时间,比较了解。爱心粥屋的资金是由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众筹的,日常的开销也主要来自于此。”柴京真说着,拿出来一个本,上面清楚地记录着每一笔爱心捐赠,小到每天一元的微信爱心群,堆满厨房的各式蔬菜,大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企业捐赠,每一笔捐赠都清清楚楚,而且都会在爱心粥屋门口的白板上公布。

虽然免费爱心粥屋成立的时间不长,但还是得到了不少爱心人士的关心,志愿者也在慢慢增加。

“除了爱心企业的捐赠,我们还有个微信爱心群,在那里,大家每天捐1元钱,虽然钱不多,但积少成多呀!”柴京真说,爱心粥屋并不局限于提供免费的爱心粥,他还和其他志愿者计划着以后联合社会爱心人士或企业一起做更多的爱心活动。

这个周六,他们已经联系好了去给部分孤寡老人送棉被和米油:“虽然东西不多,但一点点来吧,公益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我们要长久地做下去。”柴京真说。(威海晚报记者周颖文姚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