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红旗渠总设计师杨贵 传承红旗渠精神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时间: 2018-05-10 | 责编: 雷卫腾

在中原大地的巍巍太行山间,有一条缠绕于悬崖峭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的蓝色飘带。这条蓝色飘带,就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中国第一渠的人造天河——红旗渠!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blob.png


据史料记载处于太行山区的林县,县域绝大部分地方都干旱缺水,十年九旱,水贵如油;从1442年到1943年,500年间就有100多个年份出现大的旱灾,其中大旱绝收30多次。据统计,在红旗渠修建之前,全县550个行政村中,就有307个村人畜吃水困难。其中需要跑2.5至5公里取水的有181个村,需要跑5至10公里取水的有114个村,需要跑10至20公里取水的有2个村。广大群众备受干旱缺水折磨,即使闺女找婆家,也要找个有水的地方,免得过于受缺水之苦。当地确实出现过这样的悲剧:新媳妇不小心碰倒了公公辛辛苦苦走几十里山路挑来的水,被婆婆数落一番之后自寻短见。当地流传着一首民谣:“咱林县,真苦寒,光秃山坡旱河滩。雨大冲得粮不收,雨少旱得籽不见。一年四季忙到头,吃了上碗没下碗。”时任红旗渠主要决策者的林县县委第一书记杨贵,深知劈山修渠的艰巨和复杂。作出引浊漳河水入林县的决策,他需要比其他人承担更大的压力。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据计算,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2016年10月,红旗渠获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7年1月,红旗渠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2017年12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上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而红旗渠“是英雄的林县人民用两只手修成的”。


blob.png


blob.png


2018年4月10日0时48分,原河南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同志逝世,太行山默然垂首竟至天公泪雨纷纷,红旗渠水呜咽不前难诉百姓情思绵绵。社会各界纷纷以不同的方式沉痛悼念杨贵老书记,忆往昔诉衷肠,承遗志抒情怀,寄托无尽的哀思,表达由衷的敬意。

 

杨贵,被誉为红旗渠总设计师,1928年出生,河南卫辉人,其在任林县县委书记期间,带领林县人历时10年修建了举世瞩目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彻底解决了林县人祖祖辈辈的“吃水难”问题。今天,我们怀着“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敬意,带大家深入了解红旗渠总设计师——杨贵。     

 

  杨贵,男,1928年5月28日出生,汉族,河南省卫辉市(原汲县)罗圈村人。曾用名杨绍青、杨苏甡。  

  1936年八岁时,在罗圈村读私塾,直到1941年因国民党政府把老师抓走,关进监狱,从此罗圈村学校就停办了,杨贵就在家里帮助母亲做些家务事和农活。  

  1942年秋冬,参加组织山区人民抗粮斗争,后因坏人告密,敌人抓四次,都未得逞。  

  1943年春,共产党解放汲县山区,被选为罗圈村农民抗日救国会副主席,领导减租减息。同年四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任党支部书记。6月,被选为汲县一区农民抗日救国会副主席。  

  1945年春,县委调任汲淇县五区抗日救国联合会主席。10月,任五区区长。  

  1947年4月任淇县五区区长。7月6日,在淇县三里屯村反击国民党匪军包围战斗中负伤,回后方治疗。9月伤未痊愈,又调淇县前方指挥部工作。  

  1948年2月,因二区闫惠民区长牺牲,被调二区任区长。  

  1948年10月,任中共淇县六区区委书记兼区长。  

  1949年7月,任中共淇县县委委员,仍兼六区区委书记。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淇县县委委员,县委办公室主任兼任淇县五区区委书记。 

  1950年8月,任中共汤阴县县委宣传部长。  

  1952年12月,任中共安阳地委办公室副主任。  

  1954年5月任中共林县县委书记。  

  1958年,安阳、新乡两地委合并后,任中共新乡地委委员兼林县县委第一书记、林县武装部政委。  

  1962年安阳地委恢复后,1965年任中共安阳地委副书记兼林县县委第一书记、林县人民武装部政委、红旗渠建设总指挥部政委。  

  1968年4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担任林县革命委员会主任、中共林县县委书记、林县武装部政委,继续领导红旗渠建设配套工程。  

  1969年7月,调洛阳地区,任地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  

  1972年10月,任中共安阳地委书记兼林县县委第一书记。  

  1973年2月,任中共河南省常委,省委分工任省生产指挥部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副组长、副指挥长,仍兼安阳地委书记、林县县委第一书记。六月,协助省委书记刘建勋抓全面工作,到省委办公。  

  1973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十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1973年11月16日,周恩来总理在政治局会议上提议调到公安部工作,任公安部负责人,仍兼河南省、地、县职务。  

  1979年调五机部工作,到山东渤海农场任副场长。  

  1982年12月,调农业部工作,任国务院三西办公室副主任。  

  1986年,国务院成立扶贫办公室,任扶贫办公室顾问。  

  1992年,任河南省红旗渠精神研究会名誉会长。  

  1995年6月,离休。  

  1996年山西省委、省政府聘为山西省引黄入晋顾问,参加工程考察和研究工作。  

  2000年,中国医科院肿瘤防治研究会聘任顾问。  

  2002年9月,被选为北京丰台方庄地区侨联主席。  

2006年3月,中央批准职级为副部长级。八月,中央批准享受中央、国家机关部长级医疗待遇。中共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

 

blob.png


杨贵老书记退休后一直牵挂着红旗渠,走到哪儿,红旗渠精神就带到哪儿,。2015年,中国城市文化研究会在北京大学举行主题论坛,时任林州市政府副市长的王献青在会上作了有关红旗渠精神的主题演讲王献青精彩的演讲,一下子把乔书领吸引住了,共同的话题拉近了二人的距离。杨贵老书记修红旗渠的故事以及红旗渠的精神深深吸引了、更是震撼了农民企业家乔书领。

 

blob.png


2015年,中乔大三农实业集团正式入驻林州,才有了后来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注册成立了中乔大三农红旗渠国家智慧农业公园,成立了红旗渠画院,打造任村镇皇后古村落,打造任村镇白家庄国际水彩村,打造采桑镇南岗后国际雕刻村,打造东姚镇老里沟国际陶瓷村……

 

blob.png


2016年1月21日,对乔书领和中乔大三农实业集团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中乔大三农实业集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年会,应邀出席的河南省原林县县委书记杨贵亲手将一面书写着“红旗渠”三个大字的锦旗授予乔书领,并嘱咐他再接再厉,当好红旗渠精神传承人,带领太行老区人民共同致富。此时的乔书领深知,他的人生和事业,将注定与红旗渠紧紧连结在一起,他将义无返顾地把红旗渠精神薪火相传,让红旗渠精神传遍神州大地、大江南北,传遍五湖四海。

 

2018 4月20日,太行山深处的河南省林州市任村镇皇后村迎来村党支部换届选举日。红旗渠精神传承人、中乔大三农集团创始人乔书领同志,以普通党员的身份作为皇后村党支部书记候选人参加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会议。皇后村本次选举组织得周密、庄重。从宣布选举办法,表决通过监票、计票人选,候选人竞职演说,到党员轮流依次到秘密写票处填写选票,整个选举严格按程序规范进行。上午11:20,皇后村党支部换届选举结果揭晓,乔书领当选新一届村党支部书记。乔书领心情激动地说:“大家信得过我,才推选我挑这副担子。我一定要尽心尽力,带领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这样才能对得起大家的信任。我也有信心有决心,把传统古朴美丽的皇后村保护好,把乡亲们的致富产业发展好,将这里打造成向世界展示中国当代农耕文化的名片。”

 

乔书领传播红旗渠精神所做的工作,杨贵老书记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乔书领与杨贵老书记这段忘年交有着难解难分的深厚感情;。老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题写“感谢乔书领同志”“红旗渠劳模感谢乔书领董事长和中乔大三农集团”等,以示勉励。面对老书记的去世,乔书领心情无比沉痛,为了铭念杨贵,由乔书领发起的红旗渠精神传承教育学院,联合中乔大三农实业集团,在位于红旗渠畔的林州市任村镇盘阳村开展“缅怀修渠先烈、做红色传承人”追思会活动,千余名干部群众学生齐聚一起,共同追思老书记对红旗渠建设、对林州发展作出的贡献,凝聚红色信仰、激发砥砺前行力量。在中乔大三农集团国家智慧农业公园,乔书领与当年修建红旗渠的劳模种下白杨松,以表达对杨贵的寄托之情。青松翠柏,挺拔伟岸,绿荫长驻,这其中昭示着前人与后人关于理想与信念、事业与价值、传承与创新等方面的交织与融合。两位红旗渠人,历史性会见的这一刻,被以雕塑的形式,永久地珍藏在中乔大三农集团荣誉室。乔书领不能忘记,杨贵给他讲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告诉他人只要是有精神,办什么事就好办了,精神不是万能的,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老书记还曾对他说,红旗渠能够建成,就是听党话、跟党走的结果,就是人民群众信仰共产党的体现。

 

红旗渠是党和人民刻在太行山岩上的一座丰碑,红旗渠精神是林州人民的传家宝。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林州人民不断赋予红旗渠精神新的内涵,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谱写了气壮山河的“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创业三部曲,实现了林州由山区贫困县向现代化新兴城市、生态旅游城市的跨越。林县人民在建设这项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工程中,锻造了气壮山河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一座丰碑,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