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城乡村劲倡文明风

来源: 莱芜日报 | 作者: | 时间: 2018-05-31 | 责编: 雷卫腾

  简约而不失礼节,隆重而不铺张浪费———

  莱城乡村劲倡文明风

blob.png

  下水河村的喜宴大厅

  近年来,移风易俗和文明殡葬、祭扫成为大众关注的话题。尤其是今年以来,莱城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省深化移风易俗促进殡葬改革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深入一线开展摸底调查,挖掘整理各类典型,外出学习先进经验,制定完善规章制度,面上工作取得初步成效,逐步遏制了婚丧事大操大办反弹的势头,进一步发挥了红白理事会作用,提高了群众对移风易俗工作的满意度,倡树了文明新风。“简约而不失礼节,隆重而不铺张浪费”正逐渐成为群众办丧事的准则;丧事程序简化、丧事花费减少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移风易俗工作不断推进,文明风尚渗透到了群众日常的婚丧嫁娶中。

blob.png

  倡树文明新风成为不少庄户剧团演出的好素材

blob.png

  高庄街道安仙村在安装红白理事会公示牌

  “两上墙两公示”红白理事会成移风易俗主心骨

  如今,走进莱城区的大部分村庄,总能看到公示明晰的红白理事会名单、章程上墙及简办标准。这些移风易俗的主心骨越来越成为推进全区移风易俗、丧事简办、喜事新办的中坚力量。为了充实、壮大这部分力量,莱城区着力在完善红白理事会队伍上下功夫,真正推选出德高望重、热心服务、公平公正、崇尚节俭、有一定礼仪特长的人士,组成红白理事会,确保有人想管、会管、管好。

  目前,全区已基本实现“两上墙两公示”即:红白理事会名单上墙、红白理事会章程上墙、红白公事简办标准和红白理事会名单(红白理事会成员5寸相片、姓名、手机号码)在村内显著位置公示,确保真正发挥作用,切实提高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同时,莱城区还着力在《村规民约》培训上做文章,区里研究制定了《莱城区村(居)规民约》,全区所有村(居)参照完善本村的《村规民约》并发到群众手中,在村内显著位置公示上墙、上宣传栏。据了解,5月份莱城区各村(居)还组织了各“两委”成员、村(居)民代表、党小组长、全体村(居)民等深入培训学习,切实提高村(居)“两委”成员和红白理事会成员指导和组织推动移风易俗的工作能力水平。

  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得到遏制下水河村节省资金100余万元

  在口镇下水河村,作为2016年全省乡村文明行动移风易俗现场推进会观摩点,下水河村的典型做法已经是有口皆碑。不论红白,都有硬杠杠——— 丧事简办六条、喜事新办有八项规定,并与村民签订协议书,写入《村规民约》。据初步统计,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以来,下水河村已节省资金近100余万元,真正让老百姓省钱、省心、省事、省力,厚养薄葬。丧事有告别大厅、婚事有综合文化礼堂,村里为村民的婚丧嫁娶提供了完备的硬件支持。截至目前,下水河村接待全国各地移风易俗考察团150多个,厉行节俭之风吹遍下水河村。

  全区范围内,坚决遏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反弹的工作加紧推进。在婚礼方面,莱城区提倡集体婚礼、爱心婚礼、植树婚礼等,反对盲目攀比、大操大办,杜绝婚闹、天价彩礼等不文明行为。倡导贺礼每人次不超过100元或等价礼品,提倡随礼不坐席。不搞大型婚庆活动、尽量少燃放烟花爆竹。在丧礼方面。加强丧葬领域的专项整治,莱城国土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莱城公安分局、各镇(街道)等部门单位立足职能,抓好各个方面的专项整治;提升殡葬服务水平,区民政局和各镇(街道)按照要求,2018年底,每个镇(街道)至少建成2-3处公益性公墓,2019年底,至少建成1处区级城市公益性公墓;2020年底,公益性公墓基本满足辖区安葬需求。坚决取缔吹鼓手,提倡放哀乐。

  加大教育引导力度,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的文明理念成全民共识

  “我社区居民杨印香,于2018年5月22日病逝;该同志是一名中共党员,生前,杨印香同志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去世后,其家人积极响应国家移风易俗厚养薄葬的号召,没有大操大办丧事,仅在殡仪馆简单举行了告别仪式,事后就火化入葬。”这几天在凤城街道东方红社区,刚刚去世的居民杨印香获得居民交口称赞。

  近年来,莱城区积极加大教育引导力度,通过明白纸、倡议书、村喇叭、宣传车等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最大范围的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的文明理念宣传出去,形成共识。将移风易俗纳入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评选指标,并作为“新农村新生活”培训主要内容,教育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改陋习、树新风。通过庄户剧团、地方戏曲等形式,创作一批反映移风易俗工作的文艺作品,并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展演,使群众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教育,以健康向上、情趣高尚的文化引领群众。

  记者感言:不把出丧轰轰烈烈误解为孝顺有道,不把婚事办得排场体面误解为富裕文明,这才是弘扬时代文明新风的题中应有之义。移风易俗,顺应的是群众意愿,解决的是群众的难题,实现常态化、长效化,对社会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旋律至关重要。革除陋习,激浊扬清,才能真正树立良好社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