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 美麗甘肅】為了綠水青山———走進大美祁連山綜述

发布时间:2018-08-22 13:11:33  |  来源:甘肃日报  |  作者:馬 瑜 張倩 齊興福 伏潤之 文潔 謝曉玲  |  责任编辑:许婧



8月15日夜,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肅南段迎來今秋首場降雪。 武雪峰 朵丹


氣勢恢宏的祁連山。本報記者 張鐵梁

本報記者 馬 瑜 張倩 齊興福 伏潤之 文潔 謝曉玲

由西向東,祁連山綿延八百公裡。多少年來,這座雄偉壯麗的大山,似乎從未像今天一樣,引得無數目光聚焦,獲得最溫柔的款待。

歷時半個月,記者深入到祁連山自然保護區,行進於她廣袤遼闊的腹地,在驚嘆於她的綺麗多姿時,更深深地感受到這裡生態的變遷,人們觀念的轉變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在綠色生態文明的洗禮下,齊心協力把生態環境保護好、建設好,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成為祁連山生態保護最好的注腳。

地位之重,生態屏障承載過去與未來

“爰有南山,疊嶂層巔,番兒仰止,呼曰祁連。形踞乎天柱,勢壓乎邊關……”

千百年來,巍峨起伏、連綿不絕的祁連山引無數文人墨客競折腰,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

祁連山的分量不僅留在了詩人筆下。因其悠久的歷史、特殊的地理位置、復雜多樣的地形地貌以及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生態等方面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備受矚目——

這裡記載了古絲綢之路的輝煌歷史,在中國古代史上留下濃重一筆﹔

這裡阻隔了沙漠和戈壁,是伸向荒漠的一座濕島,確保了地球第三極青藏高原和中華水塔三江源的生態安全﹔

這裡地域廣闊、地貌多樣,區域內自然生態系統多樣,野生生物資源豐富,是西北地區重要的生物種質資源庫和野生動物遷徙廊道﹔

這裡是石羊河、黑河、疏勒河等內陸河的發源地和徑流形成區,養育了河西綠洲,1000多萬畝耕地創造了發達的農業文明﹔

這裡是河西走廊、內蒙古西部沿線500多萬人口、上百個工礦企業賴以生活生產的“母親山”和“生命線”……

時至今日,這座承載悠悠歷史、具有眾多象征意義的高山,依然是中國西部地理的標志性符號之一,在西北特別是在甘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然而,由於開發活動過重、草原過牧過載、人類活動干擾,不同程度影響到氣候干旱、雪線上升、草原退化,古老的祁連山不堪重負,一次次拉響了嚴重的生態安全警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改革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全局位置,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祁連山局部生態環境破壞問題,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抓緊整改。

省委書記林鐸指出,甘肅是國家確定的西北乃至全國的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全省上下要以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為典型案例,引以為戒、舉一反三,通過把准功能定位、堅持問題導向,加快生態修復,轉變發展方式,完善制度體系等措施推進整體治理,切實筑牢全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觀念之變,讓祁連山不再“受傷”

祁連山物產豐饒,但由於一度不合理開發,這座“母親山”逐漸“傷痕累累”。

縱觀祁連山的開發歷史,不難發現,上世紀60年代以森林砍伐為主,80年代以礦產開發為主,90年代以水電開發為主,進入本世紀以旅游開發為主。

數據顯示,20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初,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范圍內,僅肅南縣就有532家大小礦山,張掖境內的干支流上先后建成了46座水電站。

2017年1月,央視曝光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后,中央派出督查組對祁連山問題進行專項督查﹔同年6月,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出了《關於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督查處理情況及其教訓的通報》,指出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破壞的主要問題和原因,並決定對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進行嚴肅問責。

這場環保問責風暴,彰顯了黨中央、國務院保護生態環境的堅定意志,猶如“猛擊一掌”,在全省引起強烈震動,引發深刻反思。

經歷了一年多強有力的整改整治和修復,記者在實地踏訪中,親眼目睹了祁連山的美麗容顏,更感受到巨大的觀念之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理念,已深入人心,成為共識。

2016年底,在央視對祁連山生態問題的曝光節目中,張掖市巨龍鐵合金有限公司幾支冒著黑煙的大煙囪令人觸目驚心,公司總經理聞斌之后受到黨內紀律處分和行政處分。

“剛開始確實有點想不通,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認識到,作為一個企業負責人,在發展中忽視環境保護,對周邊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理應承擔責任。”一年后,面對記者的採訪,聞斌坦言,沒有環保意識的發展必然要付出沉重代價。

在環保問題整改中,巨龍鐵合金公司拆除了所有的煙囪,並投資1150萬元投入使用了一套先進的除塵設備,以加強對污染源的有效控制。

同樣對此感受深刻的還有張掖龍首二級水電站的員工們。工作人員坦言,以前思想上不重視,制度上不完善,對下泄生態水沒有量的概念。環保整改之后,企業不僅完成了永久性生態放流設施改造,環境修復,垃圾清運、污水處理等設施也全部配套到位。

在武威,保護祁連山生態環境已不僅僅是林業部門或者環保部門一家的事,而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為。

在天祝縣炭山嶺鎮千馬龍煤礦整改點,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古城保護站站長李興生對此感觸很深。“這些年全社會的環保意識明顯增強。”據他觀察,過去老百姓進山取砂砍樹行為時有發生,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整改開始后,隨著宣傳教育的不斷深入,老百姓開始自覺維護並抵制破壞環境的行為。“比方說要修路,周圍的群眾會主動詢問有沒有手續?會不會砍樹、破壞生態?”

全民共同保護祁連山也讓當地嘗到了甜頭。在炭山嶺,當地干部告訴記者,炭山嶺鎮因煤得名,在祁連山腹地分布著大大小小10余個礦井,煤煙粉塵到處都是。環保整治后,這些煤礦關閉退出,空氣質量明顯改善。他們說,以前出門穿皮鞋不一會鞋面上就會布滿灰塵,如今穿著白襯衣出門都干干淨淨的。

為了保護祁連山,2017年底,在肅南縣祁連山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居住的安建萍和安英萍兩家人搬出了大山。今年3月,姐妹兩人成為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寺大隆保護站的生態管護員。“過去放牧時比較輕鬆,做了生態管護員比較辛苦,剛開始還不太情願。但現在看到草長高了,也更密了,岩羊、馬鹿、藍馬雞‘大搖大擺’地在林間穿梭,覺得生態環境變好了,我們的付出很值得。”安英萍說。

在對永昌縣下泉溝礦進行封井關閉時,礦主蹲在地上嚎啕大哭。縣國土局局長趙文炳說,當時心裡挺不好受,思想上也有些想不明白。但后來參加了金昌市生態環保中青班的學習培訓,全面了解了祁連山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后,自己徹底改變了認識。“一定要著眼長遠。現在的損失,是為了以后更好的發展。”他深有感觸地說。

的確如他所言,呵護祁連山,就是呵護我們自己的當下與未來。

舉措之實,“母親山”重現生機

行走於祁連山,記者不僅深切地感受到廣大干部群眾生態文明觀念發生的巨大變化,也了解到各地在祁連山生態環境整改和修復中的好做法、好經驗。

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責任,被擺到了首位。

張掖市把祁連山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治作為全市最緊迫、最重大的政治任務,全面強化市、縣區兩級主體責任和領導干部包抓責任,認真落實黨政同責抓環境保護工作責任。特別是建立了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整治周例會制度,對生態環境問題挂圖作戰,建賬督辦,並將環保工作納入各級領導班子政績考核評價約束性指標,實行“一票否決”。

武威市全面建立環境保護責任體系,制定實施《武威市政府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武威市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辦法(試行)》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將生態文明建設考核權重由10.64%提升到17%以上,將環境保護考核權重從2.28%提升到5.5%,並在天祝縣開展黨政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

金昌市堅持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扎實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建立健全生態保護長效機制和考核目標體系,制定出台了《金昌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規定》等31項工作方案和規范性文件,堅持用嚴肅問責倒逼責任落實。

值得關注的是,張掖市、武威市還分別取消了對肅南縣、天祝縣的GDP考核,其意義不言而喻。

草原超載過牧是祁連山環境破壞的主要問題之一。草原是肅南縣面積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為此,當地把以草定畜、草畜平衡作為綠色畜牧業發展的核心內容,全面落實草原生態保護獎補政策,大力實施退牧還草工程、天然草原綜合治理等工程,並採取“統一修建圈舍、統一飼養管理、統一飼草料加工、統一免疫程序、統一配種改良”的生產模式,推進養殖小區建設,引導農牧民將超載牲畜向養殖小區轉移,走天然放牧+舍飼養殖相結合的畜牧業發展道路。2016年至今,張掖市完成20.62萬羊單位減畜任務,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張掖段草原實現草畜平衡。

針對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內濫採亂挖礦產資源問題,去年以來,武威市制定實施《武威市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礦業權分類退出清產核資“一礦一策”工作方案》,成立7個工作組進駐天祝縣全力開展礦業權分類退出工作。截至今年8月,祁連山自然保護區武威片區,關閉退出50個探採礦項目,並全部按照生態環境保護要求進行了環境恢復。

在此番祁連山環境問題整治中,涉及旅游項目25個。採訪中,記者了解到,有21個旅游項目設施全部被拆除,實現了生態恢復。對處於保護區實驗區的冰溝河等4個旅游項目,經過環境評估,在不影響生態環境的前提下,予以保留,並規范管理運營。

整改的水電項目中,金強河、龍溝、寺大隆一級、寺大隆二級、白泉門一級、西大河二級等10座水電站已經關停退出,其他水利水電項目生態流量下泄、周邊環境治理、垃圾清運、污水處理也都全部到位。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必須系統治理。為此,相關各地從保護區生態環境整治問題入手,實施了一系列重大生態項目。張掖市規劃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13類78個項目,2017年實施祁連山水源涵養植被恢復保護和礦山治理恢復項目56個。武威市著重實施了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列入治理的78個項目已全部開工,完成投資19.95億元。省發改委也多渠道籌措整合資金10.25億元,加快林地保護、草地保護、濕地保護、水土保持、冰川保護、生態保護支撐和科技支撐等七大工程建設,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25.3億元,約佔規劃總投資的56.7%。

狠下決心,重點整治,綜合施策,全面推進——一年間,在這場生態文明建設的“硬仗”中,整改整治的決心更加堅定,保護環境的行為更加自覺,綠色發展的目標更加清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前景更加美好……

祁連山,由此迎來了休養生息的新時期。

發展之問,答好祁連山生態考卷

整改修復只是一時的,全面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卻一直在路上。

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研究院通過多年系統監測研究提出,祁連山生態環境狀況呈現“整體向好、局部破壞”。

由此看來,作為我國西部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保護好祁連山任重而道遠。

“我們要以祁連山國家公園試點為契機,全方位加大保護力度。”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廖空太說。

據介紹,目前,祁連山管理局已配合國家林業局、省發改委、省林業廳等部門完成了國家公園的范圍劃定、勘界落界、本底調查等工作。祁連山國家公園總面積為5.02萬平方公裡,其中甘肅省有3.44萬平方公裡,涉及肅北、肅南、阿克塞、中農發山丹馬場等8縣(區、場)和甘肅祁連山、鹽池灣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10處保護地。

廖空太表示,建立國家公園,是為了保護一個或多個典型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當前,甘肅祁連山保護區管理局要依托天然林保護、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等國家重點生態工程建設項目,全方位加強森林資源管護。特別是要開展“智慧祁連山大數據應用平台”設計、開發和維護等工作,積極推進新建監控基塔建設,購置無人機在祁連山重點區域開展資源監管等工作,實現祁連山監管的信息化、數字化。

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經濟發展方式問題。推動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成為各方一致共識。

省發改委有關負責同志介紹,我省建立了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准入負面制度,對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36個縣市區產業實施准入負面清單,其中將涉及祁連山冰川與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的10個縣列入范圍,嚴禁發展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產業,重點對礦產資源開發、水電開發、農業開發、林業開發、畜牧業開發、農林牧產品加工業、工業和房地產開發及高耗水高污染產業用水管控等方面提出了更為嚴格的限制性或禁止性管制要求,明確了限制或禁止發展的產業目錄。

今年以來,張掖市制定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綠色發展崛起的意見,以構建生態產業體系為突破口,努力實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並明確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基礎性底線性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活動的前置性條件,做到凡不符合國家生態環保政策法規的決策一個不能定、項目一個不能上、事情一件不能辦、活動一項不能搞。

武威市鮮明提出,持續深入打好全域生態文明建設主動仗。尤其在健全完善綠色發展體制機制、培育發展新動能、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方面,嚴守生態保護紅線,逐步解決一系列深層次、大面積的“后遺症”和“硬傷”,著力構建起符合當地的生態產業體系。

金昌市明確要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到發展的全過程。立足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圍繞“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循環農業、中醫中藥、文化旅游、通道物流、軍民融合、數據信息、先進制造”等十大生態產業,加快轉型發展。

綠色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必須堅持到底不動搖。而在這一過程中,人民群眾是最大的支持者、參與者和受益者。採訪中,記者還聽到這樣的呼聲:保護祁連山,推動綠色發展,關鍵在於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根本在於激發起廣大干部群眾的熱情,共同投入到綠色發展之中去。

的確,在祁連山生態保護這場大考中,再來不得半點閃失——必須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責任擔當,努力把祁連山打造成我省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張亮麗名片,為子孫后代留下一方“淨土”,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在生態文明這張歷史答卷中,更容不得半點遲疑——必須切實增強責任感與使命感,廣泛凝聚共識,形成強大合力,明確發展思路,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讓生態文明建設在隴原大地活力不竭,動力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