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故居维西亚庄园内景(摄于古巴)
未酉寅
古巴是北美洲加勒比海北部的群岛国家,国名源自泰诺语,意为“肥沃之地”。古巴被誉为“墨西哥湾的钥匙”。古巴岛酷似鳄鱼,又被称为“加勒比海的绿色鳄鱼”。
1492年,哥伦布航海发现古巴岛。1510年,西班牙远征军开始征服古巴并进行殖民统治。1762年,英国占领古巴。1763年,西班牙用佛罗里达的大部分领土换回了古巴。1898年,美国赢得对西班牙的战争后占领古巴。1959年1月1日,菲德尔·卡斯特罗率起义军推翻美国支持的政权,建立革命政府。
哈瓦那是古巴首都,地处热带,气候温和,四季宜人,有“加勒比海的明珠”之称,有着鲜明的文化特色。
一是“建筑博物馆”。哈瓦那老城紧靠海边,被称作“一座活的博物馆”,是建筑艺术的宝库,拥有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特别是保留了许多西班牙式的古老建筑,有人统计,老城内有900多座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其中很多都是典范之作。老城是哈瓦那城市之魂,1982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老城以四大广场为中心,由南到北分别是大教堂广场、武器广场、圣弗朗西斯科广场、老广场,彼此相连。值得一提的是,在武器广场的东北角,有一座神庙,庙前有一棵木棉树,哥伦布遗骸曾葬在这棵木棉树下。哥伦布1506年死于西班牙北部城市巴利亚多利德。1542年,他的遗骸被其亲属移到西班牙殖民地多米尼加首都圣多明各的大教堂,因为哥伦布1492年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时在多米尼加登陆,1493年11月3日星期日这天又第二次在这里登陆,并以星期日(拉丁语音为多米尼加)命名该地,这里对哥伦布具有重要意义。1795年,法国侵入多米尼加,西班牙人在撤退时将哥伦布遗骸移到哈瓦那,葬在这棵木棉树下。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美国占领古巴,西班牙人又将哥伦布遗骸移至西班牙塞维利亚大教堂内保存至今。
围绕四个广场,老城遍布着艺术品商店、博物馆、酒吧,以及街头表演等等。行走在老城中,仿佛时光倒流,生活在中世纪一样。因政府缺少资金,大部分建筑尚未修缮,显得有些破败,但给人以沧桑感、怀旧感。老城内有一座国会大厦,建造于20世纪20年代,是当时美国扶持的政府所在地。美国继西班牙殖民者之后,曾经在古巴开展美国化进程,这个国会大厦就是当时的杰作,完全是模仿华盛顿的国会大厦建造起来的。现在,国会大厦已经被改为博物馆。大厦内的所有地面都是用黄金镶嵌的大理石铺设而成,每个房间的墙壁和天花板都被装饰得精美、繁复,古典风格的家具和灯饰使得大厦美轮美奂。
守护老城的是莫罗城堡。这是进入哈瓦那老城的海上门户,建于1587年至1597年,高耸在哈瓦那湾入口处的峭壁上。城墙高大宽厚,外有宽阔的护城河,内有条条幽深的隧道,连通着各个堡垒。城堡雄伟坚固,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扼守着通往哈瓦那的海上咽喉。该城堡历史上曾先后遭到法国、荷兰、英国列强的洗劫,但遗留下来的断壁残垣仍可以显出城堡当年的英姿。该城堡现被改为航海博物馆。在西班牙统治时期,海盗横行,为了城市安全,每晚9时都要关闭城门。关城门之前要在城堡的炮台举行鸣炮仪式,告诉市民“要关城门啦”。现如今海盗已经不复存在,这个鸣炮关城门的仪式却沿袭下来,至今已300多年,全年举行风雨无阻。
在老城的沿海是滨海大道,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是《速度与激情8》外景地之一。电影中大量追车戏、漂移、碰撞等惊险镜头,都是在这里拍摄的。
在哈瓦那,满大街跑的都是古董车,也叫老爷车,俨然一个移动的老爷车博物馆。与其他国家的古董车不同,哈瓦那的古董车更讲究实用性。街上的老爷车几乎都是出租车,随便乘坐一辆,都能达到收藏级的水平。乘坐古董级老爷车穿梭在老城之中,简直就是一场行为艺术。
二是革命文化。最有代表性的是在新城区中心的革命广场。革命广场建于1958年,面积7.2万平方米,是世界最大的广场之一。这个广场以前叫“公民广场”,1959年革命胜利,菲德尔·卡斯特罗将其改为革命广场。广场周围是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古巴内务部、古巴通信部、古巴国防部、古巴国家剧院和国家图书馆等政府部门和文化设施。
广场上矗立着何塞·马蒂的纪念碑,高109米,是哈瓦那最高点之一。何塞·马蒂是古巴诗人、民族英雄、思想家。他生于1853年,从15岁起就参加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革命活动,42岁便牺牲在独立战争的战场上。
广场上有两个巨幅铁艺雕像,分别嵌在两栋大楼外立面上。一幅是切·格瓦拉画像。他的画像下写着一行字“向着胜利永远前进”。切·格瓦拉生于1928年,是极富传奇色彩的拉丁美洲马克思主义革命家。他参加了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革命后担任了一系列要职。他于1965年离开古巴,到刚果(金)、玻利维亚等国试图发动革命。1967年10月,他在玻利维亚遭政府军伏击,受伤被捕,被杀害。另一幅画像是古巴民族英雄、革命家卡米洛·西恩富戈斯。他出生于1932年,一生从事反抗古巴独裁者的斗争,是革命力量的领导人之一,与菲德尔·卡斯特罗并肩战斗,革命胜利的当年,1959年10月,他因飞机失事去世。他的画像下面有一句话:“干得不错,菲德尔。”
革命胜利后,所有大型政治集会和政治活动都在这里举行,菲德尔·卡斯特罗多次在这里发表演说。
三是海明威的第二故乡。海明威于1899年出生在美国芝加哥。从1932年,他就在古巴居住,在古巴的居住地有两处。
一处是在老城的“双世界酒店”,海明威于1932年至1939年住在这里。老城中的“双世界酒店(HotelAmbosMundos)”,靠近武器广场,是一栋粉红色五层小楼,建于1925年。海明威在这里创作和发表了很多不朽的作品。酒店仍保持原貌,包括电梯还是栅栏门的老式升降机。在这个只有52个客房的酒店里,仍然保留着海明威当时住的房间,房间外面有他当时使用的打字机,有他的手写稿的复印件,以及他使用过的物品,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离“双世界酒店”不远,在一条小街上挤满店铺,有两个小酒吧非常有名,一个叫“五分钱小酒馆”,一个叫“小佛罗里达”酒馆。这两个小酒馆是海明威最喜爱的酒吧。“小佛罗里达”酒馆有号称世界上最好的鸡尾酒——“邰吉利”(daiquiri),由白朗姆酒、柠檬汁、糖、冰调制而成。海明威很喜欢“邰吉利”和另一种叫“达伊基里”的鸡尾酒,这是由樱桃酒、哈瓦那朗姆酒、柠檬、冰块、苏打水调制而成的一种鸡尾酒。海明威每天写作6至8个小时,其余时间除了睡眠及出海,大部分就是泡在酒馆里。他曾在“小佛罗里达”酒馆里破了一次喝17杯“达伊基里”的纪录。海明威曾写道:“我的莫吉托在‘五分钱小酒馆’,我的邰吉利在‘小佛罗里达’。”这幅真迹依然保留着。这家酒吧有许许多多的世界级名人的题词。每天,这里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海明威的粉丝。
另一处是哈瓦那郊区的维西亚庄园。这个庄园建于1887年。据说,海明威用《丧钟为谁而鸣》的稿费的一部分约18万美金,买下了这个庄园。海明威在这里从1939年一直居住到1961年,也就是说他在这里居住的时间占了他生命的五分之二,很多重要作品都是在这里撰写的。目前,故居内部摆设依然保持着1961年海明威离开古巴时的样子。故居里面保留了海明威当年居住时的9000多册书籍、报刊等,保留了海明威从非洲及世界各地狩猎得来的战利品,保留了大量酒瓶和雪茄烟,就连他当时出海时所用的游艇也完好地被保留着。
海明威在这里创作了《老人与海》。这部作品的主人公是古巴渔民。这部作品于1953年获得了普利策奖、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把诺贝尔奖章送给古巴的一座教堂。海明威说:“我热爱这个国家,感觉是在家里一样。能使你感觉像家一样的地方,除了故乡,就是命运归宿的地方。”
在这里,可以深刻感受到海明威的创作状态。他有一个习惯,即站着写作。他说,这样写可以写得简练、明了、不拖泥带水。海明威还有个“冰山理论”。他说:冰山是八分之一在海面上,八分之一在海面下,写小说也要这样,即将小说的内涵蕴藏在八分之一的文字之中,使作品充实、含蓄、耐人寻味,让读者感悟、品读、领会、猜测其余八分之七的内涵。
海明威住进这个庄园的第三年,即1941年,他就偕新婚的第三任夫人玛莎访问中国,作为战地记者,写了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报道,并在重庆见到了周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