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渭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综述:文明花开满城芳

来源: 渭南文明网 | 作者: | 时间: 2019-11-27 | 责编: 信子维

  近年来,陕西省渭南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目前渭南湿地公园数量居陕西省之首。

图为初冬时节记者航拍的渭南城区湭河湿地公园。来源:渭南日报 记者 李沛华摄

  巍巍华山奇险峻秀,潺潺渭水孕育生灵。在渭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仓颉造出了汉字,杜康酿出了美酒,司马迁写出了《史记》,白居易吟出了《长恨歌》,历史成就了她“华夏之根、文化之源、三圣故里、将相之乡”的美名。如今,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国金融生态城市、中国旅游百强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等一个个荣誉称号的取得,又赋予了这座城市新的荣耀。

  自2005年创建工作启动以来,渭南市始终秉承“创建为民、为民创建”的理念,打造城市点线面、凝聚城市精气神,全力推进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有了显著提高。特别是201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推动渭南高质量发展的一项打基础管长远工作来抓,巩固成果,加大投入,狠抓落实,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2018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113个地级提名城市,渭南取得排名第19位的好成绩。

  如今,徜徉在渭南城区,公园里、道路旁,林木葱郁,繁花似锦;大街小巷、社区院落,整洁干净,赏心悦目;公共场所,市民谈吐文雅,举止文明……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彰显着文明的力量。

  崇德向善 描绘文明底色

  “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诚乃立身之本信为道德之基”……一幅幅公益广告,犹如一股股清风扑面而来;乡村医生刘永生,驻村第一书记赵军,社区主任寇东升……一个个先进典型,犹如一把把道德标尺刻入市民心中。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渭南市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中之重,树立引领渭南文明发展的风向标,不断传递着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近年来,渭南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评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58个,建成省级示范区1个,在中心城区交通路口、公园广场等地,投入1300多万元,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景观雕塑1300个、公益广告6800多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

  同时,渭南市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入开展“道德模范”“中国好人”“陕西好人”“渭南标杆”等评选及学习宣传活动,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先后有8人荣登“中国好人榜”,22人荣登“陕西好人榜”,3人入选陕西省第五届道德模范,23人荣获渭南市第七届道德模范,乡村医生刘永生被评为“三秦楷模”并获得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6个集体152名个人荣获“渭南标杆”,389家单位荣获市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3家单位、1个社区分别获得全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精神文明建设风采奖文明单位三等奖、文明社区三等奖。

  渭南市还以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为重点,广泛开展医疗、法律、心理援助等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全市共注册志愿者23.6万人、志愿服务队2484支。临渭交警大队被评为“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临渭区新世纪社区被命名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市青年志愿服务队雷振民荣获“全国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20名志愿者、6支服务队、4个服务项目、5个社区分别受到省委宣传部、省委文明办等部门联合表彰。13家单位获得“渭南市学雷锋活动示范点”,22名个人获得“渭南市岗位学雷锋标兵”。

  文化滋养塑造城市内涵

  渭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存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渭南市注重发挥文化的滋养作用,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塑城,传承历史文脉,把握时代特点,用厚重文化植根城市文明,用文化力量涵育文明市民。

  为加快地域文化资源的挖掘、集聚、整合和利用,渭南市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编制了文艺精品创作规划,创作了大批优秀文艺作品。其中,秦腔现代戏《家园》获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180万元,并在全国巡演;《李仪祉》在京参加2018年度全国县级基层院团戏曲会演;《王魁负义》《断桥相会》入选全国2018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参演作品;《向信仰敬礼》等5部作品参加“五个一工程”评选;红色革命题材阿宫腔现代戏《红梢林》在北京成功演出……

  渭南在创建工作中,深入挖掘宣传红色文化,引导干部群众继承先烈遗志、弘扬革命精神,不断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前进力量。先后举办了纪念渭华起义90周年座谈会、八路军120师抗日誓师纪念碑落成仪式、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80周年纪念以及红色文化进校园集中宣讲等活动。利用红色阵地开展了“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党日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是渭南市以文化人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一元剧场”“四进零距”“青春之梦”等文化品牌,目前已举办各类惠民演出3300余场次,成为渭南市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此外,渭南市在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文化活动,开展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渭南新年音乐会、“新时代·新渭南—2019渭南市春节惠民联欢晚会”、非遗脸谱展览等文艺活动,让市民在享受文化大餐的同时,接受文化熏陶,涵养文明素养。

  和谐宜居擦亮城市名片

  11月的渭南,金菊绽放,红叶翩飞,与满城风景交相辉映,织就了一幅文明和谐新画卷。曾经的“牛皮癣”不见了,坑洼不平的路面平坦了,破旧的墙面也被一幅幅生动活泼的公益广告取代了……在创文工作中,渭南市始终坚持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文明城市建设理念,大力营造“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人文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打造出了和谐宜居的城市环境。

  在改善民生方面,渭南市围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全面实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十二项提升工程”。相继打通断头路47条,完成城区“四纵四横”升级改造,朝阳大街等21条道路的弱电入地,24条主次干道的提标改造,255条背街小巷、238家单位出入口、102个公交站点道路实现硬化。为新改建道路安装路灯460盏,为背街小巷更换、加装路灯1150盏,完成城区48条主次干道、118座主要地标建筑的亮化升级改造。新改建城市公厕138座,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处理厂实施了扩容升级。高标准建设了人民、渭清、南湖等公园,瑞泉中学新校区、渭南初级中学、渭河小学等中小学校相继投入使用,极大改善了市民的人居环境,满足了群众对教育的需求。

  在城市精细化管理方面,渭南市制定下发了《渭南市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意见》等32个规范性文件。围绕中省暗访、媒体曝光和群众投诉等问题,采取下发督办单、告知书、现场约谈等方式,加大督查检查力度,先后下发通报22次、督办单58件,解决涉创问题126件。针对民生突出问题,开设《百姓问政》栏目,邀请相关责任单位现场承诺,强化后续跟踪力度。同时,以治理城市乱象为重点,集中开展户外广告、流动商贩、农贸市场、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社区小区等“六个专项整治”活动,以治理交通乱象为重点,集中开展“周三文明礼让日”“车让人·人守规”文明交通实践行动。这些举措对防止涉创问题反弹起到了良好效果。

  在城乡一体化方面,渭南市充分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梯次推进大荔、华阴、潼关、蒲城、白水等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合阳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创建覆盖率达100%。以“五美”建设为抓手,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197个,20个村入选全国首批“绿色村庄”,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深化“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发挥“一约四会”作用,推动“十个一”民风建设落实落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在做好两个全国试点县的基础上,将范围延伸到所有县(市、区),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面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一城文明风,满目和谐情。如今,每一个秦东儿女都在向往和追求讲文明、尊道德的生活,不断丰富着文明城市的色彩与内涵。在创文路上日夜兼程、砥砺前行的渭南,在“随风入夜,润物无声”中悄然盛开出一朵灿烂的文明之花。(渭南日报 记者 夏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