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之光

安徽宣城:乡风文明新气象 美丽乡村入画来

来源: 宣城日报 | 作者: | 时间: 2020-10-14 | 责编: 楚丹

9月底,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卢村乡唐流村的文化礼堂里欢声笑语。

这里举行的“我们的节日中秋——同话邻里情共赏团圆月”文艺汇演活动十分热闹。《文明礼貌歌》《我们是纪检人》等歌舞、小品节目,全部由该村的好人模范和村民自导自演,内容涵盖移风易俗、产业发展、文明创建等多个方面。

“各项活动接地气,群众参与热度高,文明乡风蔚然成风。”该村党委书记刘长英高兴地介绍,近年来,唐流村立足群众需求,丰富群众文化服务,提升群众文化素养,努力打造乡风文明示范村,助推乡村振兴。该村还荣获了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省“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宣城市文明村(社区)、宣城市第五届文明村、广德市新时代担当作为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从“脏乱差”到“洁净美”

唐流村自然资源丰厚,拥有万亩竹海,水系充沛。

但曾经的唐流村却一度有过“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囧境。“村里各项条件非常差,一年只有7500元的集体经济收入。”刘长英介绍,2012年开始唐流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希望通过建设改变“脏乱差”的现状。

近年来,该村大力实施农房整修工程,并对道路进行硬化、绿化、亮化、洁化。建设了便民服务大厅、村民(老年)活动室、休闲广场、公交停车场、农家书屋、便民集贸市场。建成了黄茶和山核桃种植基地,打造了桃花山、神树谷等景点。

“以前河流臭味熏天、鱼虾绝迹,现在水清岸美,还有不少人来旅游。这样的环境谁不爱。”村民们对环境的变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目前,该村有7个自然村道路实行户户通,21个村民组主干道都通水泥路。村里的主干河流及塘坝实施了有效的集中清淤,实现水流畅通、河道整洁。村里主干道、休闲广场等处装配了路灯,在中心村配套建立了公厕。

“环境的变化翻天覆地。”刘长英说,之前村里有一位老人,年轻的时候在外经商,因为当时工作环境恶劣,得了哮喘病。人老了之后就想回家看看,儿女把他带回唐流村,就在家乡住了短短几天,哮喘病就得到了改善。

红白喜事办事标准暨移风易俗“221”行动

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

美丽乡村不仅在美化乡村,更在弘扬乡风文明。

以往,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红白喜事是村民们为了“讲排场”、“怕丢面子”,导致铺张浪费的源头。为了改掉村民这一“陋习”,大刹大操大办之风,村里开始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倡导“婚事新办、丧事俭办、喜事简办”。

移山填海易,移风易俗难。新的村规民约,实践起来是否能像预期的一样顺利?有的村民说:“虽然红白喜事已经立下了规矩,但是如果自己真的‘办事’太简单,怕被左邻右舍笑话。”

村民的这番话,点醒了刘长英。于是,村里创新思路,建设“新风堂”,让大家专门在这个礼堂里办红白喜事。

统一的礼堂、统一的地点、统一的席位,极大满足了“爱面子”的村里人既有“面子”也有“里子”的需求。同时,征求村民意见后,该礼堂租金按照一天一场1000元收费,费用上交给村集体。

去年1月“文化礼堂”正式开门营业。村民熊永华是礼堂的首批客人。

熊永华娶媳妇当天,没在家门口搭“棚子”,而是请村里人直接去礼堂。礼堂面积300平方米,配有专门的音响设备。“礼堂面积就那么大,只能办那么多桌,想大操大办都不行。”熊永华感叹,搭棚子办酒每桌1500元左右,而在新风堂自备酒菜平均下来一桌不到500元,这一下就省下了好几万块钱。

记者了解到,去年一年“新风堂”共举办了27场酒席,为村民节省40多万元。不搞铺张浪费、崇尚节俭的好风气,逐渐深入人心。

移风易俗不是一朝一夕,前几年该村出现一个“怪现象”。村里明明有些人活得好好的,却早早地在山上“圈地”,给自己修墓。这些墓地被称为“活人墓”。平均每座墓占10个平方米,去年光村里的“活人墓”就有三四十个。

“侵占土地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损害了村民的共同利益。”刘长英说,必须给这股邪气整下去,给村里树立“新风正气”。于是该村又一次创新思路,在村里建设“万寿堂”,让“入土为安”变成“入室为安”。

万寿堂建筑面积215平方米,一次性设置1426个骨灰盒。“建个墓地或者买个墓地,都要万儿八千,负担不起。”村民王祖光说,现在有了“万寿堂”,村里人既不用抢着“建坟”,也不用花大把钱买墓。祭祀时擦擦排位,奉上鲜花,文明、环保。目前,“万寿堂”共入驻28位亡故村民,

唐流村新建“万寿堂”,移风易俗文明办丧事。

发挥榜样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唐流村是“卢村好人”的发源地。卢村乡第一届好人评选现场会就是在唐流村举行,自那以后,唐流村定期评选出一批“好人”、“好媳妇好婆婆”、“优秀少年”、能人代表,利用榜样引领示范,为全村村民的科学文明素养养成树立了标杆。

同时,建设了卢村乡好人馆。好人馆开馆后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各类团体在此参观,学习好人精神,感受榜样力量。同时,为鼓励村里的能人志士、乡贤更好地为家乡建设建言献策,唐流村组建了村级智囊团,定期开会,讨论乡风文明如何建设、村集体经济如何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唐流村还成立了“爱心银行”,通过实行公益积分制度,把志愿者的爱心善举以“道德资产”的形式在“爱心存折”上存储,使志愿服务有了稳定的帮扶平台,并逐步常态化。截至目前,爱心银行的志愿者达到了三百余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百余次,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助人为乐风气。

为了助推志愿服务常态化,唐流村还立足实际,组建了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文化志愿服务队等十二支志愿服务队,常规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服务、教育服务、健康体育服务等多种形式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志愿者数量达到两百余人,全民志愿服务热潮涌动。(宣城日报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