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中华

“大河鼓舞,莱芜力量”——济南市莱芜区2022年“双招双引”推介暨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举行

来源: 中国网文明中华 | 作者: 武希刚 孔浩 徐国明 | 时间: 2022-07-29 | 责编: 姜颖

中国网文明中华讯 7月28日,“大河鼓舞,莱芜力量”济南市莱芜区2022年“双招双引”推介暨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举行。莱芜区委书记焦卫星在签约仪式上致辞,区委副书记、区长李光辉推介莱芜,诚邀大家选择莱芜、投资莱芜、扎根莱芜,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

历史,是向上的根基;时代,是发展的底气。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形成了莱芜“重工厚商、崇德尚实”的地域风尚,铸就了“一鼓作气、敢打必胜”的奋进精神;区划调整的浩荡东风,赋予了莱芜“乘风而起、借势而上”的前进资本,增添了“求新求变、勇于突破”的创新基因;新一届区级班子立足“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中心”、“省会城市副中心”定位,系统梳理莱芜“交汇叠加的机遇优势、齐鲁之中的区位优势、物产富集的资源优势、门类齐全的产业优势、山清水秀的生态优势、底蕴厚重的人文优势、宜居宜业的比较优势”八大优势,科学谋划“生态立区、工业强区、创新兴区”发展战略,吹响了五年内实现“一个突破、两个翻番”的冲锋号角,到2026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实现翻番,分别达到100亿元、3000亿元。今天的莱芜,底蕴与机遇交汇、优势与政策叠加、活力与动能激荡,正聚集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气场。

心合意同,谋无不成。活动中签约的23个项目,既有带动作用强、发展前景好的“产业链主”,也有深耕细分领域、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高精尖”,还有紧跟时代前沿、提供战略咨询服务的“智囊团”,完全契合莱芜发展方向和现实需求,必将进一步提升莱芜产业发展能级,为建设“现代化新莱芜”注入强劲动力。莱芜将立足“项目所需、莱芜所能”,当好“店小二”,为各类项目落地投产和长远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让大家“莱”了就成、创业“芜”忧。

莱芜,一座人文荟萃的文化之城

莱芜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东夷文化区域中心、大汶口文化重要发祥地,是“伯益封地、嬴秦祖里”,纵贯南北、绵延古今的齐鲁古商道,镌刻着“长勺之战”的不朽传奇和“管鲍分金”的千古美谈。由于地处古代齐鲁两国交界处,双方商贸往来密切,莱芜自古便是开放的“桥头堡”,绘就了“兼容并蓄、合作共赢”的城市底色,涵养了“崇德尚实、重工厚商”的地域风尚,成为一片发展的热土、创业的高地。莱芜是革命老区,87年前,山东省工委在莱芜鹁鸽楼村重建;75年前,莱芜战役在这里打响,红色精神在嬴汶大地上传承不息、深入人心。

莱芜,一座产业雄厚的实力之城

高端装备智造产业蓄势崛起。总投资1535亿元的重工新城项目落户莱芜,“智能网联重卡、凯傲智能叉车、大型工程机械、特种车、豪驰商用车”五辆整车相继落地,山能重装、力创科技、朗进科技、奔速电梯等一批骨干企业齐头并进,成为“工业强市”主阵地、“东强”战略核心增长极。

先进材料产业优势集聚。拥有两家中国民营500强企业——泰钢集团、九羊集团,泰钢集团是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400系不锈钢生产基地、山东省唯一全流程不锈钢企业;莱威新材料、爱地高分子等聚乙烯纤维企业,泰禾生化、汶河化工等精细化工企业转型升级、迅速壮大。

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凸显。规划建设了4平方公里的生物医药产业园,现已入驻企业30家,初步形成了医药、医疗器械、现代中药、保健化妆品、销售物流五大产业布局。山东珅诺基药业研发的抗肿瘤新药“淫羊藿素”,是济南市首个中药单体创新药,也是全国首个用于肝癌晚期一线治疗的中药创新药,目前已获批上市、批量生产;济世药业研发的国家原创一类新药丹酚酸A片,是目前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的唯一特效药,填补了国际空白,明年可完成三期临床;步长集团华涛中药配方颗粒、江中制药、嬴城宏济堂、创微医疗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鲁中新药谷”成为莱芜新名片。

新能源产业先声夺人。统筹推进氢能、光伏、储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泰钢集团全省首个加氢母站去年建成投产,并与中国钢研集团合作共建国家高端装备用钢及氢能源基地,“泰山钢铁新能源(氢能)产业园”入围山东省“十四五”氢能产业重大示范试点项目。

现代农业特色鲜明。莱芜是“中国生姜之乡”、“中国花椒之乡”,“三辣一麻”、“三黑一花”享誉海内外,“莱芜姜·嬴健康”成为全国特色康养品牌,品牌价值达到124亿元。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0家,万兴果菜、泰丰食品被评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出口份额占全市80%以上,入列“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山东省农产品出口产业集聚区。

莱芜,一座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

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区域内拥有600米以上山峰41座,河流300多条,山泉水38个,具有鲁中地区最好的生态禀赋,北部雪野湖山水相映、碧波万顷,南部莲花山峰峦叠翠、山清水秀,齐鲁大峡谷沟深壑险、景色宜人,荣获“2021年度山东省文旅康养强县”、“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是当之无愧的山水之城、养生福地。

这里城乡统筹、融合共进。围绕省会城市副中心的定位,加快构建“一主两副三带多点”空间格局,统筹推进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推动生态、城乡、产业、人文协同发展,全力打造环境优美、产城融合、配套完善的魅力宜居宜业之城,荣获中国产城融合创新示范区,莱芜正逐步成为投资兴业的新选择。

这里社会安定、人民幸福。守牢“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社会稳定”等一排底线,统筹抓好普惠民生的“大工程”和便民利民的“小事情”,将80%以上的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兜牢民生保障底线。百万莱芜人民秉承“一家人、一条心、一盘棋、一起干”的优良作风,为建设“幸福和谐新莱芜”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今天的莱芜,历经从县域到市域、省域的华丽蝶变,站在了国家战略、强省会战略的历史潮头,构筑起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版图,朝着新时代现代化强区建设新征程阔步迈进。今天的莱芜,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机遇,迎来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

这机遇,来自于战略交汇的政策优势

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明确了济南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定位,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等战略先后落地,国家战略汇聚给济南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无限机遇。省、市赋予莱芜区打造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中心、省会城市副中心的使命与重任,也为各路英才共享资源、创新创业、开拓市场提供了载体平台。五年过渡期内,省委、省政府在财税体制、土地管理、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了莱芜区一系列优惠政策,为莱芜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这机遇,来自于互联互通的交通优势

莱芜地处齐鲁腹地,是全省地理几何中心,距济南国际机场80公里,距青岛港220公里,距泰山40公里,境内三条铁路交汇,四条高速纵横,济莱高铁是全国第一条市域高铁,年底将全线通车,实现“半小时登山,两刻钟观泉,一小时起飞,两小时起航”,未来济莱高铁还将联通鲁南高铁、融入京沪高铁大动脉,通达四海、畅行世界即将成为现实。“齐鲁号”欧亚班列畅通“一带一路”货运新通道,莱芜入列“国家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区”。此外,济莱快速通道以及轨道交通正在积极谋划、加快推进,届时会带来更多、更优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催生节点城市的增值效应,必将推动莱芜实现强势崛起。

这机遇,来自于开放合作的平台优势

莱芜拥有三家园区,莱芜高新区面积116平方公里,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入选全国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入选山东省科学发展园区、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山东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莱芜农高区面积194.8平方公里,是济南市唯一一家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省级农高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省级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于一体的特色园区。雪野旅游区是省级旅游度假区、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永久举办地,通过高标准办好“一节一论坛”,精心打造济南“城市会客厅”。借助三大平台优势,先后创建省级以上科创平台77家、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0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2家,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莱芜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持续强化“双招双引”,提高外资使用水平,为企业用好用活“两个市场”提供了绝佳平台和广阔空间。

这机遇,来自于兴商安商的环境优势

致力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全链条推进、全过程管理、全要素保障、全方位服务,让企业在莱芜尽享政策红利,获得长足发展。始终秉承“亲商、富商、重商、安商”理念,聚焦企业所需所忧所盼,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一次办成”改革,加快流程再造,实现“四证齐发”、“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审批模式常态化;推行“零见面审批”、“帮办代办”等服务新模式,建立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努力当好“店小二”,做好“服务员”,让每一名企业家在莱芜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发展。

今天的莱芜,天时地利人和,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区第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实施“生态立区、工业强区、创新兴区”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实力强劲、创新引领、生态宜居、人民幸福、治理高效的“五个现代化新莱芜”,力争5年实现“一个突破、两个翻番”,即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实现翻番,分别达到100亿元、3000亿元,吹响了新时代莱芜战役的冲锋号,描绘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崭新画卷。

“大河鼓舞,莱芜力量”。莱芜力量,是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是红色赓续的满腔赤诚,是砥砺奋进的勇毅前行,是拥抱未来的再攀高峰!走进莱芜,风景这边独好;选择莱芜,商机这边正好;投资莱芜,前景这边看好!今天的莱芜,正敞开胸怀、正致敬时代,莱芜将以最饱满的热情向您邀约,与您携手,莱芜有热土、一起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