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城市

承大河之魂 铸安澜至境

来源: 中国网文明中华 | 作者: 赵海涛 | 时间: 2022-08-15 | 责编: 姜颖

2022年首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期间,河南豫剧院三团带来了豫剧《大河安澜》,一部反映黄河文化及黄河儿女为打造“岸绿景美的生态河,岁岁安澜的平安河,传承历史的文脉河,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而代代奉献的平民英雄史诗。我满怀敬仰之心,反复看了多遍,倍感震撼,感触良多。

本剧聚焦黄河儿女的不懈抗争,以深厚黄河文化为依托,从小处着笔、从小人物演绎,通过一个个故事和戏剧冲突,借助剧像化精彩演绎,再现了大河、大堤父子两代人用生命守河、治河的英雄事迹。剧情地域特色浓郁,在近50年的时间跨度中浓缩了人与河的爱恨情仇、生死较量,浓缩了炎黄儿女生生不息、自强不屈的生活状态与生命历程,大喜大悲,大生大死,恢弘浩荡。通过剧情的推动和引导,为观众呈现出了在滩区人民的不懈努力下,缔造出了“黄河宁,天下平,人民幸福”的美好画面。编排紧凑,有情有魂,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台词、唱词充满力量感、写实性,唱念做舞饱含真情,一笑一颦演绎苍生,是一部题材宏大、大气磅礴的作品。

该剧小切口、大立意,通过把人物深刻而复杂的内心世界转化成包含着丰富内心生活的舞台行动,进而完成高水平的舞台艺术创造。行动性是戏曲创作规范的根本,基于这一逻辑规律,才能写出扣人心弦的作品。剧中大河的行动表现,从他救起落水的安澜并与之结为伉俪,一起经历风风雨雨,再到面对妻子安澜要被父亲带走时的矛盾纠葛,一边是挚爱的妻子,一边是守河的信仰,爱之深、痛之切无以言表。大河擦干心中的血泪,承受住了内心的煎熬,默默地做一个守河人...

通过观看学习,提高了我对舞台艺术的认识,行动性是戏剧的本质,大抵戏剧都是用行动来诠释核心内涵的。行动像风,风动,帆焉能不动?风既起,帆随之而动,人心亦动,万物皆动。重在风缘何而起、缘何而停?起是行动,停也是行动,在行动中走向新的均衡。若无事件引发,就没有个性鲜明的舞台行动。行动有因果,因也动,果也动,因果之中见人性,立意就在因果中。因之于果,果之于因,所有变现皆靠行动。父亲大河,母亲安澜,儿子大堤,大堤从出生就秉承起父辈的理想。本剧在策划、编排中巧妙融入了因果循环潜像内在,缘定一生、一生随缘,一样的血脉,一样的情感,一样的倔强,让大堤将全部心力投入到这条生命长河中,用新理念、新技术秉承延续了父亲的意愿,实现了精神的传承,同时围绕大堤的治河之行,与母亲、爱人、朋友、乡亲之间,又铺展了新的因果宿缘,产生了新的戏剧冲突和舞台行动。行动有大小,分时分地亦分层,引发人物关系变化和事态变化。在变化中改变行动,新行动产生新变化,进而改变原有的人物关系和事态走向,并在规定情境制约的情况下行动起来,推动人物关系和事态的发展。庄子曰:“始卒若环”,细细品来,的确像一个圆,圆即是起承转合。起点即是终点,终点复归于起点,然终点又非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通体看似有限,实则无限,渺渺莽莽,循环无端,唯有圆心这一规范不变。在不断的思索中,我找到了这个“圆心”,该剧以黄河为基,演绎出两代人为了共同的理想将黄河融进血脉,将血脉注入黄河,与黄河共同奔流,正所谓“大河”、“安澜”千金一诺,大河安澜幸福中国。大河永远离我们而去了,但他的儿子大堤将重担牢牢地扛在肩上,成为新时代的“守河人”。

作为一名戏曲创作的初学者,我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而《大河安澜》给了我诸多启示。我将深入思考、多学多悟,将该剧带来的所思所想所悟潜移默化、融会贯通于今后的戏曲创作,努力创作艺术精品,为我们的文化事业发展贡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