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创建

多措并举 建设民富疆稳的新沧源

来源: 中国网文明中华 | 作者: 蒋泓峰 崔焕兴 | 时间: 2022-09-23 | 责编: 姜颖

中国网文明中华讯 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始终坚持以“全域旅游”为总抓手,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生态文明、沿边开发开放、社会民生事业和边疆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加快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

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

沧源佤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戈正旗县长

据沧源佤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戈正旗县长介绍,沧源虽然已经脱贫,但边境一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等方面基础薄弱,23个沿边行政村(社区)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前沿阵地。11月省委、省政府在沧源召开的云南省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情况总结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启动会,为沧源指出了有效促进沿边地区发展、破解边境地区发展难题的有效方法,就是加快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好美丽家园。

近年来,通过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整合资源、积极调动群众主观能动性,形成政府主导、政策激励、群众参与的机制,打造了睦邻友好型边境小康示范村(勐董镇龙乃村上龙乃自然村)、文旅融合型边境小康示范村(单甲乡嘎多村大寨上寨自然村),23个沿边行政村(社区),167个自然村小康村(含96个抵边自然村)建设稳步开展,为全面推进云南省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沧源经验,做出了沧源示范。

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对沧源来说具有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意义。在示范村寨建设的打造上,以县城中心,以单甲大护俄—芒卡口岸边防巡逻道为外线,串联8至10个自然村,打造成一串集“看点、靓点、卖点、特点”于一体的现代化边境小康示范村;以机场—贺岭—帕良—永和—国门通道为内线,串联3至5个自然村,打造成一串集“产业、休闲、宜居、边民互市”为一体的现代化边境小康示范村。在产业发展群众倍增计划上,全力支持科技特派员的工作,以专家资源、科技力量赋能小康村建设,切实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同时大力培育“短、平、快”产业,做强、做长产业链,让边境居民获得增收。在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改造上,用好厅级领导挂钩制度,推广“名誉支部书记”、“名誉村长”的做法,广泛动员群众积极支持配合小康村建设,大力提升人居环境,不断美化、亮化、规范化村寨形象。

邀请专家团队现场“开处方”。23名专家组成的省级科技特派员专家团队,为乡村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及技术支撑。组织社会机构单位“挂包帮”。组织111个县级行业部门,63个社会组织参与到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工作中,通过开展“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消费帮扶”等工作,推进沿边村“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群众增收”工作。科技助力乡村治理“出实效”。以人居环境提升为抓手,继续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强化黑臭水体治理,通过采取物理处理法,因地制宜建设不同阶段规模的生态污水治理池,逐次过滤生活污水、农业污水,达到污水循环利用、污泥无害化利用的目标,让乡村环境越来越整洁。

乡村振兴

2019年4月,省委、省政府宣布沧源佤族自治县脱贫摘帽,摆脱了千年绝对贫困。班洪乡班坝自然村“生态旅游+”和班洪村“1135”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成为“沧源样板”,田园综合体建设、境内境外联动发展、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的沧源经验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关注和批示,并在全省推广,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助力添彩。 

展望未来,高效统筹乡村振兴战略和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基础设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边境防控、思想观念6个现代化,力争用一年左右的时间把下班坝建设成为全国最美丽的边境村寨,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把班洪班老率先建成全省全国兴边富民及引领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乡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区。

继续认真贯彻各级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系统、前瞻、科学谋划城镇化建设。加快城市化进程。以提高城市化水平为切入点,结合该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实际,尽快建成一批对经济增长起带动和支撑作用的建设项目。制定相应优惠政策。加大吸引社会资金的力度,拉动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经营,逐步走上主要依靠社会资金建设城镇的轨道。履行监督管理职能。按照相关文件要求,以县城为重点,大力实施城市管理标准化,加快推进绿美城镇、绿美社区建设,着力建设美丽新家园。逐步提升城市功能。以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和完善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加快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强化城镇产业支撑,提升城乡生态环境,促进城乡一体化、人性化、智慧化和谐发展。

在人才振兴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关于“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工作部署要求,深入县直有关部门和95个村(社区)认真开展技能人才摸底调查工作,按种植、养殖、加工、经营管理、技能服务等类别进行分类。高标准筛选调配驻村(社区)第一书记、工作队员、科技特派员,并选派专家人才送技上门、集中培训、现场咨询,促进各路人才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汇聚一批能够带动群众致富的“领头雁”和沾满泥土气息的“土专家”、“田秀才”,不断提升群众发展致富“造血”能力。在吸纳人才方面,以引进智力服务为核心,突破人才工作地、工作单位和工作方式的限制,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吸引人才到县、乡创业,深入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注重从各村后备干部人选、致富带头人、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大学生村官等年轻人中挑选优秀人才纳入青年人才党支部,着力解决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不优,村级后备干部储备不足、农村青年人才留不住等问题。

经济发展

该县明确了9个方面的定性目标和5大类27项定量指标。主要从构建全新发展格局、聚焦三大战略目标、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破除基础设施瓶颈、筑牢最美生态屏障、形成沿边开放优势、激发强大内生动力、提升高效治理水平等10个方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文旅产业上,该县坚持把文旅产业作为龙头引领,按照“不走低端、起步中端、瞄准高端”的发展思路,以翁丁南滚河世界旅游景区和司岗里崖画谷世界旅游景区为核心,引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以创建5A、4A级景区为目标,加快翁丁老寨原址重建,推进翁丁南滚河旅游景区、司岗里崖画谷景区、葫芦小镇景区创建5A级景区,积极推进班洪葫芦王地景区、勐董秘境边关小镇、糯良空港小镇创建4A级景区,开发设计10条以上精品旅游(自驾)线路,巩固提升下班坝自然村、国门新村等17个乡村旅游示范村、3个沿边旅游特色村,继续打造30个以上旅游特色村,全面发挥精品景区辐射带动效应。

在农业产业上,按照标准化、特色化、差异化、可持续化原则,推动现代农业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在每个乡(镇)至少打造1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完成新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以上,重点打造8万至10万担河南中烟“黄金叶”品牌专属烟区,着力推动绿色生态茶园增产、品牌打造,持续抓好生猪全产业链发展,争取肉牛跨境偶蹄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试点,健全完善以竹木产业为主的生态林业组织生产体系、定点收购合作机制,大力发展蔬菜、水果等新兴产业,全力打造10个以上亿元支柱产业,力争蜜蜂、茶叶、生猪、竹木、蔬菜、水果等实现“6年翻番”目标。今年以来,共邀请和接访到该县考察洽谈企业154户645人次,考察项目179个。

下一步,将充分发挥区位、人文和产业基础优势,聚焦文旅经济、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加强与意向合作企业的对接联系,争取引进一批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力争在“十四五”末实现规上企业增量在50户以上,产值在6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