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中华

南昌市湾里区太平镇入选2022年乡村旅游风光带

来源: 中国网文明中华 | 作者: 张平 | 时间: 2022-12-12 | 责编: 曾蓉

中国网文明中华讯 近日,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2022年乡村旅游风光带名单,南昌市太平镇榜上有名,为本批南昌市唯一入选该榜单的地区。

据悉,太平镇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湾里西北部,西山山脉中段,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和梅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腹地。面积61.66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3个垦殖分场、2个林场、1个街道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2,167人。境内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拥有1处国家4A级景区——狮子峰,2处国家3A级景区——神龙潭和九龙溪生态休闲公园,以及千年红豆杉群、千年银杏等十余处自然、人文景观,森林覆盖率达85%,负离子浓度平均10,000个/cm³,是极好的旅游胜地。但这里曾是一个偏远、落后的地方,1958年设公社,1984年建乡,2010年3月才建镇。建镇以来,当地领导班子一张蓝图谋划、一任接着一任干,探索出一条高规划站位、强产业优势、特文化内涵、靓环境建设的旅游发展模式。

规划站位“高”,顶层设计彰显“太平魄力”

太平初建镇时,村一级处于无集体经济组织、无收入来源、无经营性资产、无可持续性发展项目的“四无”状况,于是,通过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抓住了旅游带来的商机,不仅在2018年实现了下辖村级集体经济全破零,其中泮溪村还完成了由“省级贫困村”顺利脱帽,至2020年村集体经济突破80万元的蜕变。旅游的发展有效带动了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太平镇乡村旅游人气的上涨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据统计,太平镇2019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超8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16亿元。

“两山”理论提供战略支撑。围绕“两山”理论,太平镇研究制定乡村旅游发展布局,按照“环山一圈、内部成网、四通八达”的格局,实施交通融合,加力景区“大交通”路网格局建设。在此基础上,完善了与旅游相关联、相配套的上下游产业规划,推动了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生态观光、新经济产业落地生根、蓬勃发展,形成了与周边县区传统产业互补、优势产业合作、新兴产业共建的生动局面。

“五个推进”明确方略定位。太平镇精心编制了梅岭休闲接待中心控规、狮子峰景区详规、神龙潭景区详规等多个控制性详规,为秀美乡村建设提供了规划保障。另外,2013年起,太平镇就着手编制了特色小镇建设总体规划,除了空间发展等常规内容外,还将土地利用、景点开发、村庄改造、生态环境保护等纳入总规,做到“多规合一”。

林泉谷

产业优势“强”,旅游发展涌现“太平活力”

过去的太平镇由于各方面条件都比较落后,留下的村(居)民基本都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这不仅造成了当地劳动力的严重缺失,还衍生出一系列民生问题。乡村旅游兴起之后,为当地增添了很大的吸引力,近年来,仅返乡中青年就开办了民宿、农家乐30余家,充分展现出旅游业的发展为周边领域带来的经济效益。

主打产业的强劲拉动。通过苦心经营,太平境内已建成核心景区3个,对外开放景点10余个,国家4A级景点1个,自然景观、人文景观38处。对内,太平镇通过改造核心景区、开发新景点、提升特色宾招载体,极大提升了旅游接待能力;对外,精心整合了多条旅游精品线路,全面对接省市旅游拳头产品,以此全力打造南昌近郊休闲旅游的接待中心、集散中心。目前,太平镇共推出民宿度假体验示范村4个,发展各类民宿50家,床位近1300张。

楠树坪民宿村

全域旅游的辐射带动。围绕“六个一”产业(即一棵树、一枝花、一餐饭、一垄茶、一间房、一台戏),开发了一批特色旅游产品,重点开发和推广以观赏采摘为主的茶叶产品,以特色民宿酒店为主的旅游接待产品,以九龙溪公园为主的花卉观赏和深加工产品,以古树文化经济为主的银杏、红豆杉加工品,以赣剧、采茶戏为主的戏曲文化产品,以特色农家乐、长桌宴、全茶宴为主的特色饮食产品,做大做强做优做响太平旅游产品特色品牌。同时,立足生态优势,构建绿色产业,发展一村一特色产业、一村一文化品牌,打造了一批观光农业项目,稳步构建观光农业示范带,形成全域互补发展的良好态势。

雨田水巷

文化内涵“特”,品牌建设凝聚“太平魅力”

太平镇虽地处山区,却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太平镇在文化方面深入挖掘传统,并引入创新元素,使之充满乡村风情。

保护弘扬传统特色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太平始终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魅力引领作用。深挖梅岭传说典故,提炼出宗教文化、音律文化、爱情文化三大元素,以此为契机,开发以古树、古村、古洞、古井、古道等为主题的旅游产品,打造出神龙潭三宝树、千年银杏、云隐洞、皇姑墓等一批著名文化旅游景点;整合优秀传统民俗,扬优成势、借力发力,重点培育出垴下象棋文化村,太平心街赣剧文化圈,形成了泮溪村“杨震拒金”典故为核心的“四知”文化、彰显清新民风的湾头村“莲文化”,建成了象棋之乡、戏曲之乡、民俗之乡;培育特色餐饮,大力扶持铁皮石斛、灵芝等中药材种植,大力开发中医药特色农家乐药膳,重点推出了全竹宴、全茶宴、豆腐宴等招牌菜。

创新发展现代时尚文化。节庆文化,围绕“四季有花、四季有景、四季有节庆、四季有收入”的目标,精心策划了一批亮点节庆活动,做到月月办活动、季季出精彩,其中,仅第七届太平心街芒果啤酒节就吸引游客52.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1.6亿元;其时尚文化,大力发展骑行、美食、静吧、帐篷露营、滑伞飞行等过夜游项目,举办年俗节大型夜间主题活动,构建娱、游、购、饮、宿链条完整、业态互补的现代时尚文化圈、经济圈,做旺旅游人气和旅游市场。

半朵悠莲

环境建设“靓”,山城融合体现“太平功力”

过去的太平镇无公路、无自来水、无财政收入,如今却大不相同,乡村旅游对当地环境和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通过不断努力,太平镇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镇、国家级美丽宜居小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全国卫生乡镇、全国特色小镇等六大国字号招牌,这些都进一步促成了太平镇如今“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大好局面。

美集竹隐

打造“硬”环境久久为功。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秉承“精细化、人性化”设计理念,对集镇环境进行整体改造提升,推进立面提升、管线整治、路灯亮化、增花添绿等工程,实现新农村建设、水环境治理、禁燃禁放、厕所革命“四个全覆盖”。先后新建了旅游公厕52座,生态停车场 11处,新增停车位2000余个,完善多国语言景区导览牌、交通指示牌近300套,并增设了百里登山游步道、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基础设施。

提升“软”环境招招用劲。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太平镇充分运用特色小镇先行先试、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特权”,深化改革敢先行,充分借助区级层面启动的财税体制改革、行政审批改革等举措和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激发旅游发展活力,比如,该镇近两年向上级申报特色小镇建设奖补资金就有4项,所含资金近4000万元。另外,按照“政府搭台、市场主导、企业唱戏”的办法,太平镇不断拓宽资金筹集渠道,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秀美乡村建设及经济社会发展,近五年引进社会资金投入近10亿元,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资金保障。

乡村旅游不仅缩小了乡村与城市之间的经济差距,增进了乡村与城市的文化交流,还有效地促进了乡村产业融合,改善了乡村基础设施,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和有效路径,而乡村振兴又为乡村旅游的推广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实施保障。总之,乡村是一个“聚宝盆”,将乡村旅游进行科学规划、有效引导、合理开发,定能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