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窑非遗传承人谈传承:70多项工序每项都能钻研多年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作者: 肖光明 李晓伟 | 时间: 2017-09-27 | 责编: 雷卫腾

中新网邯郸9月27日电(肖光明 李晓伟)画笔轻轻几点,篦子细细雕琢,一幅栩栩如生的“锦鲤戏荷”便呈现在陶瓷生坯上,整个过程不过数分钟。“现在看上去是红色,经过烧制后就成了黑色。”近日,在位于河北邯郸市彭城镇的中国磁州窑遗址博物馆制作工坊里,馆长刘立忠一边忙活一边讲解。

 

据刘立忠介绍,他祖籍邯郸,1968年毕业于邯郸陶瓷工业学校,此后一直从事磁州窑传统艺术、技艺的研究工作,尤工瓷器画艺。2000年,磁州窑遗址博物馆成立,他被聘为馆长。博物馆制作工坊墙壁上的一张张证书显示,他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磁州窑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等多项称号。

 

刘立忠称,磁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这座遗址博物馆的院子里坐落的几座馒头状的古窑,最早的一座为元代古窑遗址。

 

“磁州窑工序很繁杂,原料、采集、拣选、加工等,总结下来有72道工序,而且每道工序还有更细的划分。”刘立忠说,磁州窑70多项传统技艺,每一项都能钻研多年,任何一项做好了都很了不得。

 

后来,随着工业化发展,磁州窑传统技艺受到冲击。“工业发展以来,手工劳作被视为落后的生产方式,很多磁州窑传统制作技术被抛弃了。”刘立忠说,虽然我们及时认识到传统制作工艺的价值,恢复了一些,但这还远远不够,磁州窑传统文化、技艺的传承与发展需要长期的投入和人才的培养。

 

谈及磁州窑传统技艺的传承问题,刘立忠的心情略显沉重。他说,现在的大多数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传统技艺不太感兴趣,为了更好地传承磁州窑文化与技艺,他收下了超过百名的徒弟,“目前磁州窑三四十家不同风格产品,其制作人大多是我的学生。”

 

磁州窑遗址博物馆不收门票完全免费,刘立忠说,这也是对磁州窑文化传承传播的一种努力。空闲之余,刘立忠还会亲自当讲解员,力图使游客更好地了解磁州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