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遗产

“非遗”项目魏氏柳编:老手艺觅新机

来源: 聊城日报 | 作者: | 时间: 2020-08-19 | 责编: 信子维

111111.jpg

  □文/图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贾新伟 通讯员 程辉

  7月31日,第二届江北水城双招双引大会上,来自度假区的非遗项目——魏氏柳编,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

  柳编技艺是我国传统的手编技艺之一,已有200余年历史。魏氏柳编紧跟时代研发新品、开拓市场,致力于非遗项目的跨界融合,是我市非遗创新的生动缩影。

  ●新材质 变柳丝为铝丝铜丝

  早在清朝咸丰年间,魏氏柳编创始人魏用祥就开始了柳编制作。传到魏福庆手中,已是第六代。

  魏福庆从小就学习编织,系统掌握了魏氏柳编技艺。手指左右翻飞,一挑一压、一缠一绕、一勒一编,柳条由线成面,从单根到立体,在不断变化间,一件编织作品就织成了!

  “柳编的基本材料是柳条,限于材质,复杂一些的编织很难实现。”2012年开始,魏福庆着手尝试、创新。

  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魏福庆推陈出新,自主研发铝丝、铜丝编织工艺品。铝丝、铜丝柔软易弯,粗细均匀,色泽高雅,突破了柳编编织技艺的局限性。“用铝丝和铜丝制作的手工艺品,不生锈,不变形,便于观赏和收藏。”现如今,魏福庆的作品不再单一,而是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新产品 突出水城本土元素

  新设计赋予柳编新的内涵。小到日常摆件,大到十二生肖、飞禽走兽,都成为魏福庆的创作题材。

  更为神奇的是,魏福庆将聊城市地标建筑光岳楼,也通过编织技艺创作了出来。“我在心里构思了很多次,编织主要运用了柳编技艺,同时,还结合了草编、藤编技艺,还有我自创的手法。”魏福庆说。

  历时1个半月完成的柳编光岳楼,高1米,编织精细、造型精美、色彩丰富,令人赞叹。

  从最初编织生产工具到编织生活用品,再到编织艺术作品,魏氏柳编六代人坚持质量与创新并重,一代代接力传承、推陈出新,逐步形成了以平编、纹编、勒编、砌编、缠边、径编、立编为主的柳编独创工艺,形成了天然、朴素、清新、简约的艺术特色。

  ●新市场 抖音快手粉丝多

  “小美女手艺真好!”“孩子真棒,给你点赞!”……一段魏福庆7岁女儿做“孔雀开屏”柳编造型的短视频,在快手平台上获得4.6万次点赞。

  “我看别人发的一些短视频挺好玩,就把自己和女儿编织作品的视频发了出来,没想到,挺受欢迎!”魏福庆说。如今,他的快手号“魏氏编织”粉丝已超过146万人次;抖音号“铝艺精选”粉丝量超49万人次,线上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一半。

  “在快手上,我看到魏老师的编织视频,觉得很有意思,就从外地过来学习了。”8月16日,在魏福庆的工作室,来自河北唐山的刘进堂说。

  2017年以来,魏氏铝丝柳编生产规模越来越大,远销国内外市场。全国各地前来学习技艺的人络绎不绝,每年都得三四百人。同时,魏氏铝丝柳编还带动了周边100多人就业、10户贫困户脱贫。通过技术创新、线上推广,魏福庆把编织工艺品推向全国,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了编织。魏氏柳编这一传统技艺焕发出新的活力。

  ●新设计 多种非遗跨界融合

  2019年9月9日,在第八届山东省文博会上,姜堤乐园的“樱花仙子”盛装亮相,其中,“仙子”们的头饰均是柳编工艺制作。她们新颖的造型吸引了大批游客合影留念,参观群众大呼过瘾。

  红色的中国结,黄色的吊穗,金色铜丝编织而成的小福袋,这样一个创意十足的平安符,既可以放在车上,也可以挂在家中,漂亮又有新意,还寄托着美好的寓意!

  “这两年,我一直思考着将魏氏柳编创作与聊城本地非遗产品相结合,创作一些新产品,把聊城的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出去!”魏福庆说。最近,他正在为今年省文博会编织新作品龙舟,里面会融合葫芦、鲁锦、剪纸、木雕等非遗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