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19日是毕高修老师10周年祭日。作为一名京剧小生艺术爱好者,我曾经受到先生当面教导。毕高修先生留给我的印象是:谦逊、睿智、儒雅、直率,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长者。
初次见到毕老师是2000年4月。当时我去中国戏曲学院(里仁街的老校址)买书,通过戏曲书店的刘经理认识了毕老师的学生李萌,并由他介绍在先生家里见了面。当时先生已年近花甲,他平易近人、性格率直、博学、健谈、记性极好,对多年以前的事情都能如数家珍的一一道来,给我留下了极佳印象。以后我每逢到京都要去看望老人家,并恭听教诲。
印象最深的有三次。
一次是在先生家里给我说《四郎探母》中杨宗保巡营的唱段,他是按照姜妙香先生的表演风格说的。从剧中人物的年龄特点、所处的特定环境到唱腔应有的张弛等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和示范,并对我的唱法给予了认真的纠正,到现在我还珍藏着先生的录音。他说:“演戏要演人物、演感情,表演必须合情合理,绝不能脱离剧情。杨宗保是一个初涉军营的翩翩少年。在巡营这场戏中应该将他演绎成一位天真、活泼、充满朝气的少年英雄,不应该将他塑造成过于稳重的军中大将。所以,该段西皮娃娃调应该节奏较快、跳跃性较强。演员要通过唱、念、做、舞将剧中人物性格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另一次是在中国戏曲学院新校址,碰巧他为金喜全等几名学生上课,教唱的是《玉门关》中的二黄慢板,我有幸聆听了先生的授课。期间先生说让我唱几句,虽然当着大家的面很拘谨,但我还是鼓足了勇气唱了几句,老师夸我嗓音条件不错,就是用气和共鸣存在一些问题,让我回去以后好好练练气息和共鸣,这使我很受鼓舞。回家以后我一边听老师的讲课录音,一边体会气息和共鸣腔的运用,每次都有心得。后来因为工作太忙很少进京,和先生见面的机会少了,只能通过电话听一听先生的声音,也很知足。
第三次是在2002年的春天我去看他老人家。碰巧他应王梦云校长邀请即将赴上海戏校授课。当时老师准备了开课的书稿并非常谦逊的递给我请我提意见,我很惶恐,被先生的举动所震撼。作为中国戏曲学院德高望重的教授,会如此谦逊地请一位业余爱好者为讲课稿提意见?但是这事就发生在我的身上,我完全被先生的人格魅力所折服。这使我联想到了梅兰芳、姜妙香等艺术大师德艺双修、为人谦虚的大家风范,也亲身体会了这种美德在毕高修老师身上的传承。
后来才得知先生的身世以及和绘画、京剧艺术的结缘。先生的一生可以说是跌宕起伏、历尽坎坷,但是无论在哪个时期他老人家都能坦然面对。他的一生都在为弘扬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而努力,并一手培养出了江其虎、张尧、金喜全、郝士鹏等京剧小生俊才,只可惜老人家走的太早了。
2010年,为了保证大广高速公路河北段年底通车,我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期间也曾经往先生家打过几次电话,但都没人接听。我知道先生喜欢出游,还以为老两口又去走访祖国的名山大川了呢。谁知那时他老人家正在医院中承受着痛苦的煎熬!
2010年11月20日,突然接到毕夫人的电话,说毕老师走了,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我被这晴天霹雳惊呆了。
后来通过张尧老师才得知毕老师已经住院多日了,一个小小的胆结石竟然夺走了先生的性命,从此我们将与先生阴阳两隔,惜哉!痛哉!
毕老师,您老人家可曾记得,说抽时间为我说一出《监酒令》?您可曾记得,说年龄大了勒不了头了,抽时间录几段唱腔让江其虎、张尧他们给配上像?您可曾记得,说抽时间再给我画一个扇面?……这一切都随着您的西行变成了美好的梦想!
我知道您老人家在最后的岁月里还在为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而努力,但遗憾的是您只为后人留下了一部《坦荡人生》,关于京剧艺术的专著只能去到天国完成了,这对于我们所钟爱的京剧小生艺术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的损失和永远的遗憾!但愿您的徒子徒孙们能够代您完成这未竟的夙愿,以告慰您老人家的在天之灵!
毕老师,如果真有来世,我一定要拜您为师,在京剧艺术的海洋里驰骋一番,不知您是否愿意收下我这个笨拙的徒弟?
好了先生,祝您在天国幸福、快乐!
晚辈陈凤桐于2020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