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中华

升级暖实力 武汉汉阳高质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来源: 长江日报 | 作者: | 时间: 2020-10-26 | 责编: 楚丹

抗疫青年志愿者张玉欣、吴炎坤以对话形式,参加“生命至上汉阳力量——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接力者汉阳行抗疫典型专场宣讲”。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10月22日,2020年武汉市汉阳区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决赛线下路演与线上直播同步开启,线上直播观看迅速攀升至4万人次,累计点赞25764人次。

10月23日,2020年“汉阳好人”评选结束网络票选,25位候选人得到了共336万多票数的点赞,“汉阳好人”的关注度日益提升。

就在一个多月前,“2020年湖北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举行,全省17个市州、50支志愿服务队伍参与角逐,武汉市汉阳区5个项目斩获“一金两银两铜”佳绩。

弘扬志愿精神,崇敬凡人善举,多年来,汉阳区一直重视精神文明“暖实力”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蔚然成风。注册社区志愿者超12.3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18.35%,全区志愿者数量、占比及活跃度均位列武汉市第一方阵。今年,汉阳区众志成城,汇聚多方力量,在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表现突出,和全区上下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密不可分。

结合疫情期间有益探索,深度思索超大城市治理“必答题”。当前,汉阳区以“区域化、网格化、信息化”党建为引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契机,完善运行机制,打造坚实阵地,锤炼志愿队伍,创新志愿活动,进一步深化新时代志愿服务工作,升级打造“志愿服务之城”。弘扬道德之美、引领时代之风的“暖实力”日益成为汉阳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推进全域治理现代化、奋力谱写汉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硬核动力。

汉阳区紫荆花社区红印章志愿服务小红书图片来源:汉阳知音

接地气有活力可持续

“347”组织体系激活文明实践内生动力

“20多个名额,一下就被抢没了!”10月23日,龙阳街龙湖东岸社区召集“浓情重阳节·温暖志愿行”活动志愿者,“抢单”热烈。社区副主任罗杰介绍,作为一个成立时间仅5年的“万人大社区”,志愿者队伍从2016年就开始系统发展了,现在已颇具规模,“一开始不少居民对志愿者概念懵懵懂懂,到现在志愿活动有人连抢十几场”。

像龙湖东岸社区这样日益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在汉阳116个社区里越来越常见。“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形式是志愿服务。能不能组织好志愿服务队伍,运用好志愿服务机制,直接决定着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的成效。”该区文明办负责人介绍,通过搭建“347”组织体系,汉阳区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接地气、有活力、可持续,充分激活内生动力。

对标省委、市委要求,汉阳区因地制宜整合资源,以场景化营造为重点,建设1个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1个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1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贴民心、显特色、有品质的三级文明实践阵地。三级架构提高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服务资源的综合使用效益,实现从“物理变化”到“化学反应”乃至“生态效应”的深刻转变。

汉阳区以党员干部为核心力量,建设“区级总队、街道(行业)分队、社区中队、网格小队”四级志愿服务队伍,纵向发力,带动发展;同时组建卫生健康、应急救援、互助关爱、青年突击队、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接力者、新时代文艺轻骑兵、心理咨询等七大专项志愿服务队伍,结合群众需求,横向发力,构建志愿领域全覆盖、志愿类型多样化的汉阳区志愿服务体系。

汉阳区制定了文明实践“8步走”贴心服务流程,形成群众点单、中心发单、志愿接单、培训指导、实践服务、群众评单、积分参赛、表彰激励闭环管理流程,确保文明实践活动真正接地气、得民心。

 

2020年汉阳区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决赛现场,来自江汉大学的大众评审团为自己心仪的项目点赞。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志愿服务专业化专业服务志愿化

志愿者队伍“专常兼备”聚焦群众关切

2020年湖北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上,汉阳区春晓社工的“废弃宝”公益慈善志愿服务项目获得了金奖。“项目2018年才正式落地,目前覆盖了4个社区、6个小区,我们走得慢,但走得很稳。”汉阳区春晓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施孟含介绍,该项目通过形成“居民捐赠垃圾—设立变废为宝基金—反哺社区”良性循环,探索“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公益众筹+健康互助”社区创新治理模式。

“术业有专攻,专业社工在志愿服务项目培育和志愿队伍组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汉阳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已打造2000平方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组织孵化基地,优先吸纳志愿服务组织进驻,在活动场地、活动资金、人才培养、项目开发等方面提供优先支持,培育扶持志愿服务组织发展。

对于特殊性高、专业性强的群众需求,汉阳区积极统筹协调,引导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新社会阶层等成立志愿服务组织,加强联络服务指导,有序引导志愿服务群、爱心群等志愿服务组织规范发展。

武汉市第五医院志愿服务队正迈着长期化、常态化志愿服务的探索脚步。早在2010年,医院就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2019年作为专业团队被市文明办推选为“最佳服务志愿组织”。“但此前的志愿活动,多是应邀出席短期志愿讲座和社区科普。”医院团委书记周顺娟表示,今年,该院志愿服务队推出了“如期而至,药你健康——合理用药志愿服务”,第一次参加了2020年汉阳区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今后将拓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志愿服务,让专业人士在志愿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四新街总港西岸社区志愿者积极献血。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

志愿服务“平战结合”筑牢基层“堡垒”

“疫情期间,永丰街道龙磨社区招募了139名志愿者,其中,包括77位疫情防控志愿者,62名医务工作者,他们自愿承担防疫任务,成为社区抗疫战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2020年汉阳区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决赛路演现场,龙磨社区书记杨黎讲述社区志愿者队伍为居民筑起疫情“防护墙”的感人故事。

疫情过后,这支防疫应急志愿服务队又将如何发展?杨黎说,社区立足志愿队伍医务工作者占多的优势,成立“闪电天使”应急志愿服务队,以“应急救援”作为后续发展方向,推出了“闪电天使”应急志愿服务项目,继续服务社区居民,协助社区执行社区封控、发热病人送诊、关爱帮扶、突发疾病应急救援、消防救援、自然灾害等辖区内全面突发情况应急救援服务等工作,并积极宣传防疫、急救健康知识。

来自于四新街道总港西岸社区的另一支志愿服务队则专精于不同方向。他们同样也是由社区书记肖鑫在疫情期间一手成立、发展而来,从最初的20来人壮大成如今的132人,不仅提供了近15000小时的疫情专项志愿服务,后疫情时代也一直活跃于社区日常基层治理的诸多方面,如今正重点推进社区“乘风破浪”女性就业支持项目。

总港西岸社区工作人员李正华介绍,通过武汉市复工复产后收集的就业困难人员信息和妇联工作中收集到的居民需求,发现受疫情影响,不少70后、80后女性出现了就业困难情况。他们已经有计划地开展自信心提升、才艺分享、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志愿活动,帮助社区内失业女性走出困境,实现就业。

志愿服务“平战结合”正是汉阳区自抗疫大战中吸取的有益经验,经过疫情锤炼的志愿者队伍,充分显示了汉阳人民的英雄本色,这些凝聚而成的志愿者队伍和宝贵精神财富,将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依托志愿服务协会、志愿服务孵化基地开展规范化、常态化管理培训,进一步提升应急能力,更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琴断口街紫荆花社区,“红印章志愿服务共同体”试点项目启动。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公益换积分积分促公益

“公益银行”形成“善的闭环”

9月14日上午,洲头街道红建社区银龄关爱志愿服务队队长魏柏树,带领队员们上门服务独居老人。1小时后,魏柏树的“公益银行”存折上,存入了3个积分。

2018年,汉阳区在全市率先试点,以项目化运作的方式在6个街道、18个社区推进“公益银行”,探索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今年,通过街道、社区社会工作平台的全面覆盖,每个街道至少有3个社区实施“公益银行”项目。

近期来,在琴断口街紫荆花社区,“红印章志愿服务共同体”试点项目启动,以参与志愿服务集印章兑换商品或服务,吸引了8支志愿服务队伍参加。四新街澜菲溪岸社区社工站也动员辖区志愿者、下沉党员走街入户,进行宣传动员,鼓励居民捐赠家庭闲置二手物品,共建社区“绿色积分超市”,居民积极响应。

“公益银行”作为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反馈环节,形成了“公益换积分,积分促公益”的良性循环,善意有回报,小善生大善,最终极大调动了志愿服务热情。

“人人参与、人人服务、人人受益,是汉阳志愿服务之城的建设目标。不久的将来,一城汉阳人,半城都是志愿者。”下一步,汉阳区将绘制全区资源兑换清单,打造区级公益积分“通存通兑”平台,“五社联动”整合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会资源及社区自治组织等多方资源,助力志愿服务开展,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长江日报策划:中共汉阳区委宣传部撰文:杨帆何智李浩黄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