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遗产

吉林“单手”瓷刻师:以瓷为纸展现传统精工之美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作者: | 时间: 2020-11-05 | 责编: 楚丹

总体而言,过长时间的创作会给刘世杰的手腕带来极大压力。作为一名左手残疾的瓷刻师,他只能用右手持较重的刻刀,刀尖不停地在陶瓷釉面上游走,留下的细碎斑点最后会构成“画作”。

58岁的刘世杰是吉林省吉林市人,对瓷刻过于“执着”,让他在当地工艺圈内小有名气。此前,他在山东举办的全国性大赛上拿到一等奖,当评委得知他是一名残疾人后,还用热烈的掌声向他表示敬意。一些外国友人还把他的作品带到国外。

“勤能补拙,我只有一遍遍练习,不停地创作才能找到突破口。”刘世杰说,

他从业22年了,人物肖像、诗词歌赋、景致、动物等内容均有涉猎,不过最近两年迷上了人物肖像。他关注了袁隆平、钟南山、屠呦呦等人的故事,创作了系列人物。

“每件作品都用了差不多两周的时间,我对这些作品的完成度还算满意。”在他的工作室里,这些人物作品摆在了最显著的位置,他还用文字对其进行简单介绍。

实际上,刘世杰的瓷刻生涯并不顺遂。受父辈影响,其小学时爱上绘画,高中时学习素描,接触油画。高中毕业后来到国企当美工,在一次作业使用某个机器时,左手手掌严重受伤。

后来,刘世杰在美术杂志上看到瓷刻介绍时“才算真正振作起来”。为此,他按照杂志上的介绍探访了山东,并在那里“拜师学艺”。

一般而言,瓷刻师会双手作业,一手持刻刀,一手持锤。锤子敲打刻刀,刀锋在釉面行进。由于伤情,刘世杰完全做不到这些,他只能选择用一个1.5斤重的“重型”刻刀。

构思、设计、选料、操作,每一步都不容闪失。刘世杰说,他要保持耐心和体力,也要保持创作的热情。

在他的工作室里,刻刀在陶瓷釉面留下斑点的声音会打破安静。随着陶瓷粉末飞起,刘世杰用眼睛和手看管着刻刀的运行轨迹。

刘世杰的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工作室里,陶瓷壶上刻着飞鸟、陶瓷盘上有人物肖像、矩形陶瓷盘上的美术字,这些物品占据了他的整个空间。

“累了我会睡在工作室。”刘世杰说,这里是一个匠人安心创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