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遗产

“数字非遗 纸上生花”——国家级非遗项目《辉县剪纸》数字藏品发布

来源: 中国网文明中华 | 作者: 潘书培 李庆 | 时间: 2022-04-21 | 责编: 姜颖

 中国网文明中华讯 4月15日-20日,国家级非遗项目《辉县剪纸》首批数字藏品在摩点平台发布。该批数字藏品主要采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爱荣的生肖剪纸作品为原型,结合3D数字化技术延伸复刻,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十二生肖元素、瑞兽元素以及民间剪纸技艺通过数字化应用完美呈现。本批次发行的非遗数字藏品具有许多新的特点,采用虚实结合、线上藏品与线下实物相互转化的推广方式,通过潮流的玩法将传统文化推广到年轻群体,促进年轻群体走近非遗、热爱非遗。

 

《辉县剪纸》非遗数字藏品:生肖系列

 

《辉县剪纸》盲盒隐藏款数字藏品:瑞兽麒麟

本次数字藏品发布过程中,发行方将数字藏品与隐藏款盲盒、生肖藏品合成等营销方式相结合,让收藏者在收藏数字藏品的同时增加了更多地趣味性、体验性。据了解,该批次数字藏品发布上线当天,即达成了发售目标的1400%,在线浏览点击量200万以上,相关平台转发量2万次以上,其中的盲盒隐藏款《瑞兽麒麟》上线即售罄。

 


李爱荣剪纸作品

辉县剪纸起源于农耕社会,是由明末清初流传至今的一项当地民间技艺,其题材内容真切地反映着农民生活和农村社会的特点,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其特点是以阳刻为主,构图朴实饱满,造型生动逼真,刀法精细流畅,色彩对比强烈。代表性传承人李爱荣老师,自幼受其奶奶剪纸、女红的影响,酷爱剪纸艺术,多年来从未间断,并形成自己的剪纸风格。

 

《辉县剪纸》数字藏品交易数据

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剪纸不再像过去那样可以用作艺人谋生的唯一手段。目前,辉县剪纸老艺人越来越少,后继力量青黄不接,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样式正面临亟待抢救的严峻形势。通过本次数字藏品的发布,以崭新的表现形式和推广方式,让这项传统技艺更好地走近年轻群体,有益于提升大众对民间技艺及其背后所蕴含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可。

辉县剪纸数字藏品由河南省中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数字创意团队鹿瞳社联合发行。为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传承、保护、发展以中原文化、黄河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河南非遗品牌建设,推动非遗数字化转型,从营销推广、产品研发、著作权保护和数字化展示等方面,讲述河南非遗故事,挖掘河南非遗潜力,传播河南非遗魅力,河南省中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推出了守护非遗计划,继发行数字藏品后,中域文旅将继续针对省内非遗项目研发潮玩手办,组织开展非遗文创成果展,结合线上、线下渠道为河南省非遗项目产业拓展更大地营销空间。(潘书培、李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