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遗产

凤凰于飞—一位政协委员的非遗传承

来源: 中国网文明中华 | 作者: 潘书培 关峰 | 时间: 2022-05-20 | 责编: 姜颖

中国网文明中华讯“凤凰于飞,翙翙其羽。”每当读过《诗经》中的诗句,便想到了于飞。一位普通的政协委员,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一位普通的非遗“太和清音”传承人。三个普通加起来就不普通了,她就像凤凰在空中展翅而飞。

2016年11月,荣获安徽省曲艺大赛“牡丹奖一等奖”;2018年8月,荣获中国第十届曲艺大赛“牡丹奖”节目奖提名、新人奖入围;2021年2月,荣获中国曲协第十六届马街书会优秀曲艺节目;2021年10月,参加“缤纷长三角.北蔡杯”曲艺大赛获得银奖。这一项项荣誉,是于飞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她没有忘记一名政协委员的履职担当,她没有忘记一名安徽省第十三届妇代会代表的职责,她更没有忘记2019年9月6日,她演唱的太和清音《女儿情》参加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以下简称文旅部)在济南主办的全国非遗(曲艺)展演,也是安徽省唯一入选的节目。


于飞演唱的太和清音《女儿情》参加由文旅部在济南主办的全国非遗(曲艺)展演


“凤皇(凰)于蜚(飞),和鸣锵锵。”《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有这样的优美描写。于飞,1986年1月出生,2008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9月至今在太和二中任教,中教一级职称。中国曲协会员,安徽省音协会员,非遗“太和清音”传承人,太和清音协会会长。“省级非遗‘太和清音’进校园是宣传普及非遗知识、开展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有力措施。作为政协委员,应争做非遗‘太和清音’的新一代传承者。”太和县政协委员于飞如是说。

她在今年太和县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省级非遗“太和清音”保护传承和推广的提案》,已被县政协列为重点提案。在太和太和县政协“太和清音传承与保护”专题调研会上,太和县清音协会主席于飞介绍了太和县清音发现和面临的困境:“传承700年的太和清音被列入全国濒危剧种保护名录。2006年7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太和清音被收入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太和清音的传承过程是辛苦,700年的坚守,是11代太和清音传承人的接力赛。一路走来,创造了太和清音非凡的智慧结晶,赋予其极高的历史价值。太和清音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存环境的冲击,目前掌握清音这门传统技艺的民间艺人少之又小。网络时代的发展,时尚潮流的冲击,太和清音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狭小。专业人才缺失严重,专业基础薄弱,影响太和清音的发展。太和清音演出市场日渐委缩,呈现市场黯淡的趋势。部分清音艺人为生计而自谋出路。有的节目陈旧乏新,传统的曲调比较单一,没有新的感染力,未能及时为太和清音注入新鲜血液。我作为政协委员,又是‘太和清音’非遗传承人,我感觉身上担子更重,传承‘太和清音’责无旁贷。让‘太和清音’这一富有地域特色的非遗项目走进校园,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于飞参加文旅部举办的第十七届群星奖复赛,演唱太和清音作品《让座》
于飞在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上演出
于飞在第十届中部六省曲艺展演上演唱“太和清音”


“凤凰于飞,潘杨之好,斯为睦矣。”唐朝大诗人李白《早夏于将军叔宅与诸昆季送传八之江南序》一文中这样写道。于飞在清音传承上做到唱腔结合科学发声、运用其他优秀剧种的优势,突出清音特点,把“太和清音”的演唱和表演更加规范化,“太和清音”在观众和专家的眼中优势更显明,更利于传承和传播。对现有的传承基地和传承点进行专业方面的指导和监督,确保传承的专业性。

她任太和县清音协会会长以来,根据会员的擅长分工,有专人负责作品演唱、文本创作、乐队,成立艺委会,对每一个演唱的作品审查把关。近年来,于飞的努力换来获奖无数:2014年安徽省群星奖三等奖(安徽省文化厅);2015年安徽省第二届“鼓书”曲艺大赛一等奖;2016年11月荣获安徽省曲艺大赛“牡丹奖一等奖”;2017年6月荣获第三十三届界首市苗湖书会曲艺大赛一等奖;2017年9月参加第八届中部六省曲艺展演;2018年3月荣获阜阳市“十佳理论宣讲员”;2018年3月获得太和县“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2018年8月荣获中国第十届曲艺大赛“牡丹奖”节目奖提名、新人奖入围;2018年9月荣获阜阳市中华经典作品展演一等奖;2019年9月代表安徽省参加文旅部非遗司举办的全国非遗展演;2019年10月荣获阜阳市“我心中最美女性”——最美妇联执委称号;2021年2月荣获中国曲协第十六届马街书会优秀曲艺节目;2021年6月参加中国曲协承办的第十届中部六省优秀曲艺节目展演。2021年7月市委宣传部授予“建党一百周年文艺演出优秀个人”;2021年10月参加“缤纷长三角.北蔡杯”曲艺大赛获得银奖;2021年11月“太和好人”。


省级太和清音传承人张洪奎和于飞同台排练


“凤凰于飞,梧桐是依。噰噰喈喈,福禄攸归。”唐代名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在《和政公主神道碑》中写到。于飞在培养新人上,把自己多年来的演唱技巧和演出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人,一字一句、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的反复教唱。有一次给新人教唱参赛作品时,新人觉得太难了,想打退堂鼓,于飞就把自己这一路走来的历程告诉他,给他打气鼓劲,最终他获得了那次比赛的一等奖。于飞常年坚持公益演出、下基层演出,通过妇联、文联、学校等指导单位给红十字会、留守老人儿童、抗疫人员、在校学生等捐资捐物,获得市委宣传部(十佳理论宣讲员)和妇联(最美妇联执委)的表彰,学生们亲笔给她写感谢信。


太和清音传承人高虎向于飞讲解清音技艺


于飞在教育教学上,2014年11月,荣获太和县音乐教师基本功大赛声乐一等奖、舞蹈一等奖、综合能力一等奖;2015年,阜阳市基本功大赛声乐一等奖;2016年6月,荣获太和县第八届优质课大赛一等奖;2016年6月,荣获阜阳市第八届优质课大赛二等奖;2016年11月荣获“市级优课”;2020年12月荣获阜阳市教育局“先进个人”。


于飞在太和清音传承基地辅导学生


“坚持做,什么也别想,一定能成功。”于飞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你只知道于飞在舞台上的荣耀,都不知道她背后的付出。于飞对舞台上获得的掌声已没有印象了,在她记忆深处留下的只有辛勤的排练和下基层演出遇到的寒冷和炎热。她最难忘的是初接触太和清音第一次参加比赛,她感觉到很吃力。在合肥参加比赛时,背台词背得头皮发麻,只想呕吐。于飞为了“太和清音”,舍小家为大家。排练清音比赛作品,往往从早到晚,甚至要到外地,几天不着家,家务问不了,两个孩子都在上小学也照顾不了。家人们有意见,让她放弃,争吵、摩擦。于飞只能在家里抹完眼泪,调整好状态继续排练演出。有一次,于飞要外出排练参赛,半个月不能回家,临走前家人问她可不可以不去,她说不可以,家人很生气,跟她说踏出这个门就不要再回来了,想清楚了。其他乐队老师都在等着他,比赛也在等着她,她义无反顾地拉着行李离开了。她心里很不是滋味,只能调整状态,一心扑到排练里。

掌声的背后,是于飞的汗水和泪水,为了“太和清音”的保护与传承,她在锲而不舍、默默奉献。她积极培养“太和清音”的传承人,让清音一曲七百年的历史继续发扬光大,永远的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