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文明中华讯 根雕是一门让枯木逢春的艺术,以一定自然形态的枯树奇根异木为基材,经人为筛选、观察、构思、加工制作而成的一种独特艺术品。
在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城门街道金兰村,有位年近七旬的匠人赵宋珍,以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变废为宝,物尽其用,制成栩栩如生的根雕艺术品。根雕在当地已经流行了数百年,经过代代传承,这项民间艺术不断发扬光大,深受人们的青睐。
小时候家贫的赵宋珍没有念过一天书,从小喜欢木工活,受家里长辈的影响,爱好做粑印,靠常年在市场上贩卖粑印为生。后来,因为做粑的人越来越少了,没有办法维持生计,他便与根雕结缘,传承树根造型艺术,将荆疙瘩变废为宝。根雕给他不仅带来了一定收入,更是他的精神寄托。他将做烧柴的废弃木料、树根雕刻成高雅的观赏品,给荆疙瘩以灵性,也为人生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
在儿子四岁、女儿二岁的时候,妻子便永远弃他而去。辛辛苦苦将一双儿女抚养成人的赵宋珍,为了生计练就了一番好木工手艺。儿子长大成人后,在广东珠海创业小有成就,但是他还是选择回到家乡,一门心思整日与根雕为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创作出了许多作品。
他说根雕艺术过程复杂,充满坎坷艰辛,一般人没有毅力做不来的。第一步选材。在星子、九江等地的山坡、沟壑探险寻宝,发现哪里整地刨出的树疙瘩、树根应收尽收,并与常驻大山的“山大王”们广交朋友,在他们那收集资源。发现谁家因改造老宅基挖掉的老树根、下脚料,他都精心筛选,哪怕花大价钱都在所不惜。第二步粗加工。就是将得来的荆棘疙瘩、树根反复琢磨,稍加整修大体象形。第三步重构思。根雕以根为主,原则在于保持自然形态,雕刻就在其中了,一般情况下不能搞嫁接。为了取材,他不辞劳苦,跋山涉水几乎爬遍了九江地区大大小小的100多个山头;论武器,他大刀、小刀、木锉、刨子、斧子,十八般兵刃样样俱全;为了雕刻,他不知多少次被工具挫伤了手,尤其遇到一些格外坚硬的木材,每一刀一式都累得汗水涔涔,豆粒般的汗珠不时流下脸颊。
他雕刻的雄鹰展翅、老鹰捕鱼、金鸡报晓、百鸟朝凤、松果鸟、憨态可掬的小马和老鼠、形象生动的水牛,还有为孙女雕刻的冰墩墩等等,无不栩栩如生、巧夺天工。他亲手制作的接亲用的大红花轿,还为中式婚礼的新人接过亲呢,每有气势恢宏的茶几都令人大饱眼福,纷纷欲购带走收藏。他现在想的就是有个地方,可以做作为根雕的展览馆,供喜欢根雕艺术的人们一起欣赏。
赵宋珍家的门都是雕刻的艺术品木门,他还雕刻了家和万事兴、一帆风顺等牌匾。他最得意的一尊木制的弥勒佛卖给了别人,还有为许多祖堂雕刻的神龛,只要有需要,他一定会有求必应。他卖出的第一件商品是一个根雕茶几,当时还未最后完工,其独具特色浑然天成的造型创意便被多人看中,一个顾客当场下了3000元的订金,最后自己出价8000元买走了这件作品。
赵宋珍说,一件根雕成品至少需要1个月时间,小根雕也要半个月时间。他并不在乎能赚多少钱,碰到有缘人可以便宜卖出,也可以拱手相送。在赵宋珍看来,树根是有生命与灵性的,哪怕是一根朽木,根雕的价值在于创造者给予它的内涵与意义。
赵宋珍说:“根雕就是一门手艺活儿,也是民间的传统文化,但是现在年轻人愿意从事根雕的人越来越少了,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根雕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城门街道正在筹建乡贤馆,政府部门已经主动联系赵宋珍,允诺为其免费提供根雕展馆的场所,供游客参观;政府部门还将积极申报非遗保护名录,让这门独特的民间艺术能继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