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村镇

“三个共同”促乡村振兴 “四色”同频共治建康养旅居小镇

来源: 中国网文明中华 | 作者: 冯善龙 | 时间: 2022-06-10 | 责编: 姜颖

中国网文明中华讯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今年以来,甘肃康县岸门口镇按照县委“三个共同”促振兴要求,创新形成“四色”环境整治模式,从整体到局部,坚持“六个一样”抠图式推进环境整治向纵深开展。同时,发掘地方特色,确定中节河银杏谷流域金色、苏万河文明流域红色、杨家河生态流域绿色、全镇康养旅居彩色的整体净化、绿化、美化思路,作画式开展环境提升。

支部带头,坚持党建“红色”引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三个共同”促振兴品牌创建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红+生态绿”,把党员群众发动起来。全员参与,不断推动基层党建与生态建设同频共振、同步发力。目前,全镇动员党员干部群众8900余人次,挖机铲车26台次,拆除危旧房37座、圈厕139座,清除乱搭乱建40处,清理乱堆乱放379处,清运垃圾45吨,改厕74座,绿化美化300余亩。

网格布局,发挥群众“本色”共治。全镇各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共建共管共享”的理念,观摩对比,变“要我干”为“我要干”。让群众对比自身,认识生活环境改善的必要性,主动开展环境整治。

分级网格,变“随便干”为“必须干”。建立“网格化管理”模式,形成“村在网中、户在格中、人在其中”的覆盖格局和纵向到边、横向到底的全覆盖、无死角、无盲区责任管理网格。

健全机制,变“记起干”为“一直干”。紧盯“脏、乱、差、丑、危、污”六大问题,创新举措,构建“四个一”环境整治体系,即组织成立一个镇环卫办,运转一本问题台账、配合开展一项关爱服务活动、形成一种季评价制度,让村容村貌“亮”起来,村居生态环境“美”起来。

齐抓共管,坚守生态“绿色”底线。坚持以“生态立县、美丽富民、绿色崛起”战略为指导,立足镇情实际,坚守“绿色”底线,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从基础设施完善上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按照“一村一规划”、“一村一景观”、“一户一品牌”的理念,完善配套服务设施,着力开发打造有个性、有亮点的岸门口特色民俗、体验、养生旅游品牌,做到留得住游人、卖得出产品、富得了群众,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群众从“绿色”中赚回钱来,从“优美”里找到富足,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多措并举,描绘康养“彩色”蓝图。“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小园几许,收尽春光”。岸门口镇立足镇情实际,以“温馨农家院、多彩小乡村”、“一村一点、一户一园”为目标,分区域、显特色、出亮点,用“作画”的方式打造提升全镇人居环境,在以严家坝为中心的中节河流域栽植银杏树800余棵、法国红枫500余棵,刘坪上先生沟环线栽植樱花300余棵,上先生沟建立“三桃园”种植基地,形成了早春粉色环线。同时,在主要道路沿线、农户庭院栽植各类果树19000余株、猕猴桃10万余株、油橄榄6600株,初步形成了春季有花、夏秋有果的“观、采、尝”立体旅游观光构架,全镇呈现出一幅“五颜六色”的多彩环境风貌。

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风貌的“面子”,是群众致富增收的“里子”,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梯子”,更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棋子”,“明窗净几,有坐卧之安”,整洁优美的环境,群众才能安居乐业。该镇将继续推陈出新,破陈规陋习、去沉疴痼疾,不断创新机制,完善措施,进一步提高全镇人居环境质量,满足群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