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之星

不忘为民初心的“彭司令”——记湖北英山毛坳村党支部书记彭栋梁

来源: 中国网文明中华 | 作者: 姜元曙 刘杨 | 时间: 2022-08-11 | 责编: 姜颖

中国网文明中华讯 在军营,他创造了服役5年2次获得优秀战士、2次获得优秀班长的荣誉记录,能熟练驾驶各种车辆,同时还是驾校教练、散打教练、擒拿格斗教练和游泳教练,在2秒的时间内从枪套里拔枪、打开保险并射出子弹的“百步穿杨”神枪手;在创业路上,他从打工仔升到公司副总;从零开始自己创业办养牛场到与他人合资1.2亿元创立生物医药创汇企业;在村支书这个“司令”岗位上,他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将一个重点贫困村领向了美丽乡村示范村…他就是湖北英山县人大代表、优秀村支书、石头咀镇毛坳村党支部书记彭栋梁。村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彭司令”。

立秋时节,骄阳似火。进入毛坳村,映入眼帘的是10米宽的进村公路,路两旁还设有人行道和绿化带;文化广场内百姓舞台、篮球场、图书室、多功能健身器材一应俱全;一排排一栋栋小洋楼小别墅尽收眼底…这里有着都市看不到的美丽画卷,村民对“彭司令”的赞美声也是不绝于耳。

彭栋梁在电脑前查看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陈默 摄

一心为民的“彭司令”自幼就有一颗不断挑战自己的勇气和灵性。

2000年,彭栋梁从英山卫校毕业后,进入石头咀镇卫生院工作。2001年,征兵体检工作在石头咀镇卫生院进行,彭栋梁毫不犹豫地报名当兵并且通过了体检。在公安部八局训练基地历经了6个月的艰苦训练后,被分配到天津市警卫局服役。

进入军营后,彭栋梁时刻警示自己要做一个“脑子里永远有敌人、肩膀上永远有责任、眼睛里永远有任务、胸膛里永远有激情”的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军人。

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有的是力气,现在是为国家出力的时候了…”在训练中,普通和特种车辆驾驶、散打、擒拿格斗和游泳都是必修科目。双休日和节假日,他仍坚持训练。3次负伤住院,身上的皮掉了一层又一层,但他从未抱怨过。他带的兵也是个个出类拔萃。

荣誉总是钟情勇于拼搏的人。彭栋梁服役5年,第一年入党,第二年、第三年荣获优秀战士,第四年、第五年荣获优秀班长,“神枪手”,车辆驾驶、散打、擒拿格斗、游泳教练荣誉,是警卫局真正的全能“网红”。

2006年,彭栋梁从部队退伍后,没有选择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找份稳定的工作安逸下来,而是选择在陌生的领域突破自己。

彭栋梁相信,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他选择了一份极具挑战的印刷公司营销工作,3年的时间里,实现了个人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迅速升为公司分管营销的副总经理。

“安逸会消磨人的斗志。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满足于小富即安就意味着不思进取,我要开辟新的战场,迎接新一轮的挑战。”彭栋梁说。坚定了创业目标之后,他的第一想法就是返乡。

毛坳村村空中俯瞰图 陈默 摄

彭栋梁,1米82的个头,皮肤黝黑,双眼犀利,声如洪钟,走起路来虎虎生风,退伍后仍保持着军人的作风。他创业,有一股不达目标不放弃的勇气和决心。2016年,彭栋梁放弃了天津的工作,毅然返乡创业,成立了“湖北道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300多万元流转土地和山林共350余亩,建立栏舍2800平方米,养殖黄牛200余头、山羊200余只,开始了科学化畜牧养殖和多元化中药材种植。

2017年,是彭栋梁回乡创业最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中,每一天的每一件事都让他难忘,他自己亲自带人做牛舍、建基地;拉建材的车在山路上翻车了,自己又一件一件装上车;一天徒步翻越几座大山,只为寻找一头走失的小牛犊;下雨天去基地的路上,一次又一次骑摩托车摔倒,一双手上伤口累累,经常整个人让泥巴糊得像只“泥巴狗”。但他一直没有放弃。

为了当好“牛司令”,他于2018年3月自费到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系统学习了绿色养殖知识,丰富的理论知识为他在创业路上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养殖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彭栋梁创造的养殖法可谓独树一帜。他将部队训练和管理的经验运用到养牛上。他把牛场建在彭家岩的荒山上,对牛群进行军事化训练,让牛群在山地里越野跑。他把牛群当成自己的“兵”,通过锻炼塑造牛群强健的体魄。在这200多头牛中,他俨然成了“牛司令”。在山上插上了粉红色的旗子,像打仗布阵一样。

彭栋梁在给牛训练的同时,还给它们搭配营养餐,用玉米、豆粕、麦麸按比例配食料,还添加大蒜素预防疾病。彭栋梁认为,牛和人一样,坚持锻炼才能长得结实。

彭栋梁独特的养殖方法给他带来了丰硕的成果。2017年,他饲养的第一批牛出栏,60多头牛为他带来了30多万元的收益。彭栋梁这个“牛司令”也声名远播。

2018年底,彭栋梁作为返乡能人获得镇党委政府和党员群众的认可,当选为石头咀镇毛家坳村党支部书记。彭栋梁说:“站在人生的又一个新起点上,群众的期盼、党委的信任、肩上的责任,让我感受到个人的价值追求。我必须秉承军人的作风品质,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奋力作为。”

产业是发展之本、强村之基、富民之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战略工程,要建设新时代新农村,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产业兴旺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基础。

毛家坳村位于石头咀镇西南部。全村共有14个村民小组,556户总计1853人。以前的毛家坳村空心化严重,村民外出务工较多;农业产业没有规模,土地经营碎片化;没有增收致富的渠道,想过上稍微好点的日子就只能指望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在村中只剩下一些老弱妇孺,仅仅靠着自家的那一点耕地来维持日常生活。彭栋梁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他认为只有发展虎杖产业,才能走出一条适合本村发展的产业之路。

毛坳村村民居住新村 陈默 摄

“以前我看到有些村里发展茶叶致富后,逢年过节的给老百姓发福利。那种场面令我非常羡慕。现在我要带领全村百姓通过发展虎杖产业,提高村集体收入,给老百姓造福。”彭栋梁充满希望地说。为了发展好虎杖产业,他狠心地卖掉了牛仔,关掉了自己的养牛场。彭栋梁的战友说:“你是个傻子,发疯呀,放着每年近100万元的收入不要,划得来吗?”可彭栋梁却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要想当好合格的村民‘司令’,就不能因自己的产业分心,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良心和村民们的信任,才能全身心地建设美丽乡村,带领村民致富…”。

虎杖为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部位为根茎。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虎杖具有降血脂、强心、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保肝等作用。虎杖药材大多来源于野生,随着对其有效成分研究的不断深入,虎杖需求剧增,野生资源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虎杖种植粗放,旱涝保收,三年亩产效益可以达到1万元以上。因此,大力发展规模化的虎杖种植基地是实现虎杖药材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彭栋梁认为,盘活一个产业可以造福一方百姓。他为了改变卖虎杖原料的单一模式,大胆探索延长虎杖产业链,与合伙人组建了“湖北一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全县推广虎杖种植并进行产业化开发。项目投资1.2亿元,在英山县工业新城生物医药产业园征地40亩,建设3条虎杖提取专用生产线、中药材初加工生产线、保健食品生产线和生物质颗粒生产线。全部运行后,年加工中药材2万吨,可实现年产值1.6亿元,创外汇2000万美元。

湖北一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外景 陈默 摄

公司自主开发虎杖高产种植技术,接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民”的模式,在全县建设虎杖规范化种植基地10,000亩,带动20,000个农民就业、10,000个贫困户增收。公司推动中药材产业化升级,利用生物转化技术从虎杖中提取白藜芦醇、虎杖苷和大黄素,与欧美市场签订订单,产品应用于药品、保健品、食品、化妆品和生物农药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该公司已与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和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建设校企研发平台,采用符合GMP规范要求的先进生产线,成熟的生产工艺,完善的试验检测设备,配备新产品研发能力的科研队伍,将成为一家具有独立进行产品研制开发、掌握产业核心技术的外向型高科技企业。

湖北一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车间 陈默 摄

有了产业发展方向,心里才有底气。要想让产业强村富民,就必须充分调动全村积极性,形成利益联合体。为此,毛家坳村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流转土地1187亩,建立了毛家坳村虎杖种植基地,将利润所得一部分用于对贫困户和困难群众的巩固帮扶,一部分留给村集体建设,还有一部分发给全体村民。并将贫困户和无劳力的困难户以土地入股或产业扶持资金入股的方式加入到合作社。合作社对村里600多亩因无劳力耕种的撂荒和闲置土地,用租赁的形式归到合作社进行集中种植经营。

“以前村里到处是荒田荒地,现在只要是空地,全部都种下了虎杖。”毛家坳村脱贫户余丽娟,指着脚下新发展起来的虎杖基地,心情无比激动。

该基地于2018年开始建设以来,播种、施肥、除草等每天都需要大量的务工人员,以多种模式让广大村民和贫困户参与进来,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同时又增加了他们的收入。今年69岁的陈正保是该村5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说:“自己年纪大了,能找份工作就不错了。现在家门口就有个扶贫产业基地,每天务工也有70元的收入,再加上妻子刘春梅也经常在村里帮忙,收入还不错,挺好的。”

目前,毛坳村村民已尝到虎杖产业带来的甜味,种植面积从2018年的95亩迅速增加到2021年的1187亩,长势喜人,明年进入收获期,经实地抽样测算,收入将达到500万元以上。已实现务工收入31.59万元、土地流转租金45.06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分别从2018年的9850元、62,000元上升到2021年的12,000元、100,000元。

为了不断巩固脱贫成果,走好乡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毛家坳村还投资2000万元新建了“毛坳村虎杖加工厂”,占地15亩,新建加工车间2000平米、晾晒场3000平米,年加工新鲜虎杖5000吨,可以解决石镇、全铺、孔坊三个乡镇53个村的虎杖就近销售。可以带动本村50个贫困户人口就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50万左右。毛坳村的虎杖种植规模及增值链成为了全县名副其实的“虎杖第一村”。

毛坳村虎杖加工厂外景 陈默 摄

“走进毛坳村,面貌大翻新,新修塘堰满,道路平又宽,家家都富裕,户户有存金,乡村振兴好,水绿山又青,村民都感谢,两委一班人。”这是村民吴新国发出的感慨。自彭栋梁担任支书后,时刻不忘肩上的责任,立志要将毛坳村建成既有都市的繁华又有乡村的恬静,令过往行人羡慕和驻足回眸的美丽乡村。他做到了,村民吴新国的感慨就是肯定。

新改造的高标准农田 陈默 摄

2018年,彭栋梁走上村支书岗位后,还带领“村两委”不断完善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基础设施建设。修通和硬化宽5.5米的通组水泥公路共4.97公里,其中从省道到村部的3公里环村公路路基宽10米、硬化宽7米,路边2米宽的绿化带、1.5米宽的人行道。形成了组组相通、户户相连的路网格局;配套了文化广场、绿化带、排水沟设施;整修和美化大塘11口,安装了护栏,将过去的干塘、险塘变成了集观光、休闲和灌溉于一体的风景线;建设高标准农田。2021年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改良土壤800亩(深施有机肥)、沟渠改造2700米、田间道路630米、新开荒平整土地178亩。为促进农业发展,提高田间灌溉、防灾减灾及实施机械化耕作创造了条件。

如今,毛坳村556户拥有轿车334台,已有514户村民盖起了漂亮的小洋楼,还有的盖起了小别墅。大道旁有物美价廉的小型超市和商店,村中央有供群众娱乐的文化广场,广场四周有多动能的健身器材。早晨,欢快的鸟鸣声唤醒了这个可爱的乡村,于是人们开始了一天紧张忙碌的生活,虽然有些苦和累,但他们的脸上时常挂着微笑。每逢傍晚,广场就变得热闹非凡,村子里的人们,尤其是老人、妇女都来这里跳广场舞,青少年到图书室看书…

毛坳村文化广场多功能健身器材 陈默 摄

如今,彭栋梁栽种的经济之树、文明之树硕果累累,村民们过着“春有花香,夏有阴凉,秋有果尝,冬披绿装”的幸福生活,以前的陋习没有了,村子里的人们变得团结了。彭栋梁还将退役军人组织起来,成立了民兵突击队。在防汛抗旱和其他应急救援的时候,他们是一支有战斗力的突击队,在产业发展和实践中,他们又是一支先试先行的先锋队。

毛坳村美景 陈默 摄

“栋梁这孩子秉性好、肯学习、不怕苦,能心系百姓,考虑问题思维敏捷、全面具体,有闯劲、恒心和毅力,是个栋梁之才,不枉我为他取这个名字。他配得上‘彭司令’这个雅称。”85岁的退休教师彭积恕激动地说。正是有彭栋梁的付出和奉献,才使毛坳村成为了镶嵌在英山大地上的一幅永不褪色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