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文明中华讯 器如其人,创作者应当懂得生命的真谛,无贵无贱,亦俗亦雅,尊重他人,敬畏自然。外在的绚丽,只是一时的装饰,只有内在的生命原色才经得起岁月的涤荡与社会的淘洗。全国高级陶艺师、工艺美术师陈娉婷对志野烧陶瓷作品有着独到的见解,她说娉婷志野烧工作室自创建以来,一直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特韵味,随性自适,豪放不羁,智拙朴素,崇尚自然。
陈娉婷,1989年出生于世界瓷都德化,毕业于泉州工艺美术学院,师承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陈行一,是古法柴烧技艺非遗传承人、全国高级陶艺师、工艺美术师。
步入陈娉婷志野烧工作室,琳琅满目的志野烧陶瓷作品宛如飘逸的精灵,令人目不暇接。首先,陈娉婷大师做了一番关于志野烧的科普介绍。
志野烧,通常是指用志野釉烧成的器物。志野一词来自日本,志野日语的意思就是瓦片上红红白白的釉。日本有一种侘寂文化,追求的是一种残缺枯寂之美,传统志野属于日本传统古典美学侘寂审美的范畴。志野烧是柴烧工艺之一,源于中国宋代黑釉瓷器的制作工艺。当年,日本的工艺师来访中国,学成工艺后在日本一个叫志野的地方烧制这种工艺,故取名为志野烧。长石是自然界中很常见的一种矿石,白色的长石釉就是最基础的志野釉,这是日本最早的白色陶器。
志野烧的发展在日本已有400多年历史,其特质在于温润如白玉、釉色如凝脂、冰裂的纹理、自然无华的坯体、个性豪迈的做工形式。除了白色,志野也能烧出其他花样,比如虫蛀志野、鼠志野、绘志野等等。
尽管今天人们说起瓷器最容易联想到的颜色就是白色,但是白釉在历史上出现却比较晚,其制作较青瓷略为复杂。中国商代已发明原始青瓷,而白釉则要到南北朝时代才出现。志野的前身是白天目,天目是日本对中国宋代黑釉瓷器的称谓。志野烧完全以长石为原料,厚重而温润,釉面上随意地显现红色的“火色”和橘皮状的“棕眼”。
日本天正、文禄、庆长年间,出现了在胎土上用天然氧化铁原料描绘图案再施长石釉的“绘志野”。这种形式,中国称作“釉下彩”,日本称作“下绘”,所以称作“绘志野”。
南宋时期有很多日本的僧人、工匠来中国留学,最受其钟情的瓷器是天目和浙江龙泉窑青瓷。日本的“陶祖”加藤四郎,从宋朝回国后,在尾张的濑户开窑制陶,即著名的濑户窑。这可以说是日本的陶瓷圣地之一。现在日语的“濑户物”一词,已然是陶瓷器的总称了。
濑户窑的产品中,自然少不了模仿宋代天目式样的器具,后来就被称为“濑户天目”。至日本“应仁、文明之乱”年间,不少濑户陶工逃入美浓避难,从而使美浓窑兴起。
陈娉婷说,她的志野烧工作室现在主要研发生产甜白志野。甜白志野是在志野的基础上,融进儒家的审美,由涩转润,用凡泥窑独特的烧制工艺,将志野烧出甜润的质感,让器物具有文人气息。
甜白志野杯的特点,是釉水肥润,白如积雪,素若凝脂,非常有利于观赏茶汤。经常使用,会变得更加温润,如丝绸般的质感。久而久之,养出清晰大开片,像金丝般,非常利索,互为衬托,妙趣横生。所以,志野杯非常适合当作主人杯,在茶席间既保证了器物的干净卫生,更能透露出独特的审美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