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点击文明 文明安徽

“两减一创、信用护航” 安徽阜阳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来源: 中国网文明中华 | 作者: 潘书培 李东风 魏书涵 | 时间: 2022-11-04 | 责编: 姜颖

中国网文明中华讯 安徽省阜阳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局在推行公共资源交易“放管服”的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两减一创、信用护航”改革新举措,公平正义、风清气正的市场环境,有效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去年以来,全市逾千个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顺利落地或将陆续建成。在新冠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全市去年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今年上半年良性公共资源交易催生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项目落地愈显威力,两类项目投资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0.5%、50.2%。

叫停建设工程项目投标保证金,为市场主体纾困减负。这是该局呼应市场、自断“财源”的改革首举。

据了解,招标推行以来一直存在的投标保证金,其作用是预防和惩戒投标人在招标活动中违法违约。该局去年以来通过社会调查和走访企业,发现投标保证金收取备受诟病,一是资金占用多,企业投标成本高。很多招投标项目金额往往都在几千万乃至数亿元,企业常因交投标金而“失血”!二是发现收取投标保证金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招标采购中的诚信问题。投标人参与招标采购活动,应以诚信为前提,招标人也应信任投标人,在双方互信的基础上,监督部门可以利用诚信体系建设对招投标活动相关主体进行行为约束。与防止违约行为相比,收取投标保证金还有悖于稳经济、促发展的初衷。电子保函平台良莠不齐、行业规范尚不健全,数据对接不畅,故障多发,甚至出现泄露电子投标保函交易数据信息的严重问题。有鉴于此,该局以壮士断腕大无畏精神,从去年5月5日起一律停收全市范围内政府投资的建设工程投标保证金。

该局对收取保证金不是一“停”了事,而是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方面下足了功夫,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云资源对交易全过程进行监管;对投标文件及签约、履约等环节进行监管,并建立与纪检监察、审计、发改等部门的联合监管。一年来对20家企业作出了“整改、暂停交易”或废标的处理。停收投标保证金以来,有24,305家企业踊跃参与全市664个重大工程项目投标,免收保证金逾50亿元,年均可为企业减负120亿元。市场主体活力得以激发,全市优商惠企促发展蔚成风气。

取消建设工程清单分项报价评审和通用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评审,千方百计把企业投标成本降下来。

以前,阜阳市建设工程施工类投标文件设计同全国各地一样,包括施工组织设计评审(技术部分)和清单分项报价(商务标清标)评审。随着投标实践日趋完善,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局发现此两项评审办法弊端较多。首先,投标文件中的施工组织设计无法切合施工现场实际,起不到指导后期施工的实际效果,甚至可能成为招标人与评委利用其进行暗箱操作的工具;其次,招标人编制的招标控制价涵盖工程量清单和清单组价,投标企业据此清单和市场行情组价。系用此方法评审时,投标企业花费大量人财物编制的投标文件会在评审中因工程量清单改变、分项报价超出范围、改变不可竞争费用等细节被废标,无益于评审出质优价廉的投标人。

从去年年初开始,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局在全省率先取消了此两项劳民伤财的评审。中标人在项目开工前根据施工现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取消清单分项报价评审,投标人根据招标人编制的最高投标限价及相应的组价报总价,结算时采用投标报价与最高投标限价同比例下浮的方式计算出分项组价,这样既避免投标人改变不允许变更的内容,也避免了投标人因采用不平衡报价给招标人带来的风险,同时也符合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提升了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遏制了廉政风险,降低了投标企业的成本,据测算每年仅减免组价编制费用一项就可为投标企业节省3亿多元。

创新商务标评标基准值计算规则,这是阜阳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又一改革新举措。现行的评标基准值主要是投标报价的算术平均值法,加权平均值法和投标报价次低价作为评标基准值。该局在招投标实践中发现,采用平均值法计算评标基准值,常常出现几百家甚至上千家企业利用平均值计算规则进行围标串标、蜂拥而入的不正常现象;采用以满足招标文件要求且投标价格次低的报价作为评标基准值,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投标人围标、串标,最低或次低价中标,又会出现投标人恶意低价竞标的新问题。

对此,阜阳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局在反复试验论证的基础上,采用“叠加分段式”计算方法,划区间确定基准值,区分评标基准值计算规则,明确投标报价得分计算规则。采用“叠加分段式”计算评标基准值以来,全市建设工程类项目的投标企业稳定在10至20家,从源头上治愈了招投标领域围标串标、恶意低价抢标的痼疾。

“科学有力的改革举措,辅之以信用护航,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创新之途才能行稳致远。”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局李伟局长如是说。针对过去一直存在的信用评价条块分割、信用管理不精细和社会参与度差等“痛点”,该局下大力解决招标领域“信用无信”的问题。一是建立信用信息指标体系,大力消除“壁垒”和“孤岛”。将交通、住建、水利等各行业主管部门在公共资源交易和合同履约过程中的信用评价、行政处罚决定、违法违规行为等通过互联网推送进行整合,建立常态化信息报送机制,汇集了工程建设生命全周期的信用信息,既打破了部门监管的条块分割,又解决了企业跨行业多元化经营和部门分行业监管的矛盾,实现交易过程与履约过程的联动。二是打造信用信息“共享帐本”,构建市县一体的信用平台。以“阜阳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数据中心为枢纽,以8个县(市)区为载体,构建“市县一体”平台,创建信用信息“共享帐本”,通过扩大参与面,引入行业主管部门、投标人、供应商和代理机构等。三是构建以综合信用和行业信用相结合的公共资源交易框架。行业信用突出建立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信用建设,涵盖两类主体的市场信息和信用信息,分领域制定信用应用规则。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在评标环节实现信用信息查询,精准定位投标企业,做到“一标一查”。将信用核查和联合惩戒机制成功嵌入全市招标采购交易环节之中,对近年来查处的十几家失信企业,系统及时亮“红灯”予以拦截。同时坚持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启用“投标文件在线检测”项目274个,对22家违规招标代理机构给予通报批评和暂停业务处理。全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均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