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濠江两岸,处处曲声,浓浓戏韵。
10月28日,第二届珠海艺术节正式启幕。在歌舞演艺中感受祖国风光、跟柳琴名家学习琴片弹拨、从画作展览里汲取艺术灵感……一个月的时间内,近百项文化活动轮番登场,平均一天一场精品演出的高频率排期,将为珠海和大湾区群众带来一场艺术盛宴。
近年来,珠海持续加大城市文化品牌培育、实施高品质文化供给工程,不断丰富文化服务供给,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如今,在“产业第一”的号角声中,珠海的文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文化产品日益丰富,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用文化和艺术的“精神大餐”。
因艺术而更具魅力,因文化而充满活力。珠海,这座海滨之城,正被艺术之火点燃,绽放出耀眼夺目的城市光彩。
由旧及新
文化盛宴更有“看头”
香炉湾畔,野狸岛旁,珠海原创歌剧《侨批》将率先拉开本届艺术节的大幕。这部历时2年创排的剧作,是珠海首部原创歌剧,集结了作曲家孟卫东、编剧王勇、导演廖向红和青年歌唱家吕薇、李扬等国内知名艺术家,讲述了一封侨批里的家国大爱。
开幕当晚,作为艺术节的重磅剧目,火遍全国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也将在华发中演大剧院与观众见面。该剧取材自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旷世名作《千里江山图》。
据演出方介绍,剧目以“诗剧”为体裁,以“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等篇章为纲目,以现代故宫研究员——展卷人的视角,带观众徜徉在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国传统美学意趣之中。首演前2日,该剧票务已几乎售罄,虽连演五场,但票务依旧供不应求。
本土与引入兼具,经典与创新共舞。翻开节目单可以看到,本届艺术节演出种类涵盖话剧、歌剧、舞剧、戏曲、音乐会、儿童剧等多种形式。其中,既有国家级经典话剧《大宅门》,又有近年“出圈”佳作新编粤剧《白蛇传·情》;既有世界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又有互动式体验话剧《语文课》等创新剧目,为观众带来“立体化”的艺术体验。
除了精品佳作,本届珠海艺术节还特别设置澳门艺术展览展演板块,该板块将集中体现珠澳“文化走亲”交流活动成果。“珠澳和鸣共谱华章”珠澳画家美术作品邀请展,将展出60件来自珠澳两地画家画作。
此外,本届艺术节还将举办一系列美术展览、电影展映、文化沙龙等公益艺术活动,广大市民观众可以走进剧院、博物馆、展览馆、各类公共文化场所以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充分感受艺术之美、享受文艺之乐,汲取文艺带来的精神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本届艺术节遵循社会效益优先,市场运营为主,全面落实文化惠民政策,努力实现“全民参与”“全民共享”,惠民票价低至48元。
得益于这场艺术盛会,越来越多市民群众可以在家门口欣赏高水准的精品大戏。据不完全统计,去年9月30日至10月27日,首届珠海艺术节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为市民带来14台18场精品舞台演出、5场主题文化沙龙,以及15部百余场国产优秀电影展映活动,参与市民群众近10万人次。
如今,珠海艺术节已成为珠海一张崭新而闪亮的文化名片。
由表及里
深耕文艺精品“源头”
盛宴繁华,功在身后。一场极具专业影响力、行业引领力的艺术盛会背后,离不开珠海这座城市良好的文化生态圈。
大型民族交响组曲《簕杜鹃与金莲花》以珠澳情深为线索,以两地人民的家国情怀为核心创作而成;原创话剧《龙腾伶仃洋》,聚焦港珠澳大桥建设工程,讲述了港珠澳大桥建设者的故事;珠海粤剧《唐涤生》,根据粤剧编剧界一代宗师唐涤生先生形象创作而成,刻画了唐涤生追求精品创作的心路历程。
本届艺术节上,一系列岭南文化精品、珠海本土原创作品、珠澳合作剧目轮番上演,实现岭南文化与珠澳文化间的交流碰撞,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文化联动。
“很多艺术大家来到珠海后和我的感受都是一样的,珠海是一个能干事的地方,对于创作具有时代精神、中国气派、岭南特色、珠海风骨的文艺作品,我们信心满满。”谈及珠海未来的文艺发展,珠海演艺集团艺术总监邹建红踌躇满志。
在澳门青年设计师刘欣珏眼中,珠海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既有粤式文化,又有中葡文化交融,还有渔村文化,为我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在创作中,她偏爱加入港珠澳大桥、古村老城等珠海特色元素,为作品注入勃勃生机。
珠海素有“百岛之市”之称,以其开放包容、融贯东西的气质,孕育出绚丽多彩的艺术氛围。这不仅吸引了刘欣珏们扎根于此,还催生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本土新晋文艺团体。
坚持“做本土的爵士乐”的金爵士大乐团,在庆祝中荷建交50周年的线上音乐会上,用一曲爵士版粤剧《花好月圆》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融合传统广东音乐“头架”高胡与钢琴、贝斯、鼓等西洋乐器的演奏方式,惊艳众人。
获得第十五届圣彼得堡“歌唱世界”国际合唱艺术节青年组金奖的珠海十六分音符女声合唱团,全部成员均为珠海市中小学的女性音乐老师。其负责人表示,成立合唱团的初衷,是希望推动合唱教育在珠海中小学中“遍地开花”。
原创精品不断、文艺人才迭出是珠海近年来群众文化氛围日益浓郁的生动注脚。在著名作曲家、珠海演艺集团艺术顾问何占豪看来,珠海的文艺工作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文艺界的一匹黑马。“我们老一辈艺术家很愿意来到珠海,为这座城市的发展贡献力量。”
由小到大
做强文化产业“码头”
夜幕降临,矗立在海边的“日月贝”宛若艺术家的画盘,流光溢彩。
这座中国唯一建在海岛上的剧院,始于2010年的“一院两馆”项目,是珠海建立经济特区以来投资最大的文化工程项目。伴随“日月贝”等世界一流水准文体设施的陆续建设、启用,这座海滨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有了愈来愈多的“硬支撑”。珠海建设“文化强市”的步伐不断提速。
文化赋能经济发展,经济反哺文化建设。当前,珠海吹响了“产业第一”的号角,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也成为一股中坚力量。十年间,从珠海大剧院到珠海博物馆,从唐家湾的会同艺术节到珠海艺术节,这座青春之城试水文化产业的成果令人欣喜,文化产业的“码头”也不断发展壮大。
在珠海醇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的彩绘车间内,工匠师傅们正在用玻璃做画布,手工绘制出一幅幅色彩斑斓、活灵活现的图案。引飞龙、凤凰、喜鹊、牡丹、祥云等东方传统元素,经工匠精雕细琢后,一个个精美的雅琅晶在流水线上散发着光彩。
作为珠海独特的文旅创新产品,高端玻璃工艺品雅琅晶不仅被挑选为“国礼”出送,各大知名论坛会议、高校企业的纪念礼中也不乏其身影。该公司负责人表示,珠海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让他们静心做好文创产品的开发。
雅琅晶的“破圈”是珠海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侧影。近年来,珠海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文化+”新模式新业态,成为文化创意产业新的增长点。
以金山西山居为代表的一批数字内容产业企业发展迅速,成长为国内知名数字化互动娱乐公司;珠海本土企业四维时代研发的“四维时代看看”,能够满足人们“在家云游博物馆”“VR打卡红色旅游景区”等学习娱乐形式,填补国内四维技术的空白。
伴随文化产业等服务行业的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人才与企业选择珠海,文化也成为这座城市招商引资、吸引人才的名片。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珠海市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近5000家,营业收入超过350亿元,产业增加值从2016年的75.92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45.02亿元。
当前,在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粤港澳大湾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四区”叠加的历史机遇下,珠海的文化产业也迎来重要的战略机遇与广阔的发展空间。
今日开幕的艺术节,不仅是一场艺术盛会,更是一场惠民的盛事,是城市活力与生命力的象征。如今,在政府对文化事业强有力的支持下,珠海正朝着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市,打造区域文化高地的方向稳步迈进,将绽放出青春之城的别样光华。(南方日报记者 吴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