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文明中华讯 张林泉是江西共青城市的一位民间艺人,有一手将书法与筷子、竹子、火柴棒完美结合的绝活。张林泉说,硬笔书法是一门艺术,需要沉下心来,走进书法大家们的艺术意境中,慢慢品味每一笔的回锋,体会每一划的曲折,这样作品才会有生气,有韵味。
墨间漾雅韵 笔底走龙蛇
“第一次接触书法是1979年,那一年我当兵,是警卫员,经常需要手写一些东西,就对书法产生了兴趣。”张林泉一边展示着他的硬笔书法作品,一边说道。1983年,退伍回家的张林泉分配到共青城建材厂做一名文书,当时的一些标准、规定都是手写上墙,张林泉为此参加了庞中华全国硬笔书法培训,正式开始了硬笔书法之路。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积累,张林泉发现用不同的工具书写的效果不同。他用钢笔写请柬,用火柴棒写贺卡,创作或投稿的作品,他用吃饭的筷子书写。张林泉的“筷子书”“火柴书”,与众不同,吸取了硬笔书法中的“钢”味,结合毛笔书法中的“柔”韵,形成鲜明的个性和特色。从他书写的几十幅作品来看,都具有“用墨凝重、立体感强、章法古朴”等特点,同时具有“拙中见巧,奇中显秀”的风格。“写喜事的请柬,字不能写得太大,用钢笔写带点魏、隶或正楷的味道,显得精致。用火柴棒写贺卡,字能活跃、生动,钢笔则不行。火柴棒大多是杉木做的、四方形的,吸墨,边写边转,有淡有浓,能写出浓淡相宜的韵味。”张林泉说,之所以这么多讲究,是他多年的实践总结。
张林泉有时也会用竹笔来进行创作,通过竹笔在纸面上的滑动,产生细线与粗线形成反差对比,有灵动与滞笔产生刚柔相济的特点,也有快慢产生酣畅淋漓的视觉张力。通过不停地尝试、不停地创作,各种书写工具张林泉都应用自如,不仅乐此不疲、佳作频出。有时他把字排成扇形,使其更具观赏性;有时他把字用烟火熏,感觉雾气萦绕,古色古香;有时把他把字形象化,有国画写意的意境。
化朽木为神奇 尽显根艺之美
在张林泉的客厅里,有一个根艺作品《牛》,此牛虎背,牛头昂起,四蹄踏在“土地”之上,十分吸睛。“这是我2004年的作品,当时自己慢慢琢磨着,创作了一个月。”研究书法之余,张林泉发现了枯木独特的美,张林泉不断将雕刻技法与艺术造型有机结合,推陈出新,把工匠精神融入到设计、选料、下刀、打磨等每一个步骤,用小小雕刻刀赋予朽木新的生命。
“大自然是神奇的,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很不经意的东西就能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张林泉说,根艺作品,三分人工、七分天成,他经常在野外山林中或悬崖边及溪流涧边找寻枯木残根,乌木、崖柏,稍加修饰打磨,都是一个绝佳的艺术作品。倚重自然,巧施技艺,这些作品的意境既抽象又具体,形神兼具,美轮美奂,具有很强的欣赏性和艺术性。
除了根艺,张林泉的果核雕刻也堪称一绝。中国人称“桃”为吉祥之物,寓意“平安招财,吉祥如意,祛病消灾,祈福旺运。”民俗文化加上张林泉的刻艺,使他的桃刻作品抢手。一枚硬币大小的桃核,经过布局、雕刻、抛光等一系列工艺,小乌龟、小兔子、茶壶等“小作品”脱“核”而出,刻画细腻逼真。核雕是民间微雕工艺,在较小的果核上表现出复杂的题材,要求雕刻者手法细致入微。他的核雕作品,或打眼串串佩戴,或配以底座摆放,或加玻璃罩观赏,或缀以流苏作为配件及吊坠,只要有人喜欢,他都慷慨赠送。许多商人慕名而来,想购买他的作品,他都婉言谢绝。他认为自己呕心沥血之作,不是用金钱能衡量的。
雅韵慢赏 闹中取静
古人云,“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自古以来,观赏石为众多文人雅士所共赏,他们将其比喻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张林泉也不例外,在他的家中,还摆放着他寻觅的各种奇石。“这块石头是我在钓鱼的时候捡到的,这上面的花纹十分独特……”张林泉一一介绍着他的奇石。在张林泉眼里,每一块石头都是世界上不可重复的特殊艺术品,不仅可与宝石玉器、工艺品等相媲美,而且它还迎合了在现代都市紧张生活节奏中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闹中取静。
“这是我十几年前做的盆景,根茎都裸露在外面,老根为新根做肥料,别人看了都觉得是奇迹。”张林泉介绍,他还会用脱落的树皮、无用的煤渣、废弃的纤维做各种盆景。各种废料,经过他的加工,制作出的盆景形状奇特,赏心悦目。“花草是有灵性的,你给他多少爱,它就会回报你多少。”张林泉家中的花花草草,客厅、阳台、书房随处可见,一年四季,到处可见叶绿花开。
痴情于不同寻常的硬笔书法,沉醉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寄情于核桃的精雕细刻,迷恋于有灵性的花花草草。在艺术的殿堂里,张林泉从未停止过探索。对大自然的向往,对艺术的热爱,使他的生活丰富多彩,精神富裕充足。(王一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