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点击文明 文明湖北

“连心桥”让百姓走上幸福路

来源: 湖北日报 | 作者: | 时间: 2023-03-21 | 责编: 姜颖

3月7日,位于武汉市新洲区的 G318举水河大桥危桥改造工程完成过半,桥梁左幅桥面已刷黑,桥梁上下部结构均已加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朱熙勇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光正 通讯员 陶泽民 李伟

“千湖之省”湖北水网密布,桥梁众多,然而在“老龄化”、超载超限等因素作用下,桥梁纷纷“病了”。2019年,我省4万多座桥梁中,危桥6000多座,数量之多居全国第二。

2020年,国家部署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我省启动最大规模危桥改造行动,总投资83亿元,要求在3年时间内,完成所有危桥改造任务。如今“三年消危”行动收官,曾经的危桥变成了便民利民的安全桥。

一座老桥的新生

“从跃进大桥出行,不用绕路了,时间节约三分之二。”2月18日,在英山县雷家店镇飞跃村,村民姜虎高兴地说。他所说的跃进大桥是老跃进桥拆除后重建的新桥,长110米、宽12米,横跨在东河上,坚固又美观,方便周边7个村8000余村民出行。

老跃进桥建于1985年,是一座石拱桥,建桥时石块、砂子等都是村民肩挑背扛的。经30多年风雨,桥墩严重沉降下陷,桥面多处出现裂缝。2016年、2020年两次洪水冲击下,桥面倾斜。经检测,老跃进桥被鉴定为五类危桥,须拆除重建。

“解决历史欠账,危桥改造迫在眉睫。”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说,危桥一直是农村公路的“短板”,很多桥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人力造”,加上近年自然灾害频发,导致桥梁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此次危桥改造,我省改变了传统“游击队”零散施工做法,以“国家队”唱主角,积极推广集约化、工厂化、装配化、绿色化理念。桥梁施工所需的各类构件大部分在厂内集中生产,运往现场“即插即用”。后期桥梁在使用期间受到损伤,更换构件就像换积木一样,便捷高效。

新跃进大桥在原址上“平移”100米,钻机钻下20米深的孔,保证桥墩牢牢“焊”在河床上,保证新桥使用寿命达50年。新桥宽度几乎是老桥的两倍,两辆校车可对向而过。

在我省广大农村,已有4000多座桥梁像老跃进桥这样发生喜人变化,昔日危桥变成了惠及百姓的“连心桥”。

改造资金哪里来

危桥改造,钱从何而来?

据了解,平均改造一座危桥费用在百万元以上。“危桥改造费用由各级共同出资。”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说,根据《湖北省公路桥梁三年消危行动方案》,省交通运输厅争取国家车购税等中央资金,用于全省公路危桥改造工程。省财政给予定额补助,此外,市级财政承担30%、县级财政承担70%。对建成年限在15年之内且需要改造的危桥项目,根据病害成因分析,属于建设质量问题的由责任单位自行负责;属于超限超载治理不力造成的,省级补助资金定额标准核减为50%。

针对筹融资难题,荆州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明确市、县两级资金落实比例,市级解决配套资金1亿元。各县市区围绕乡村振兴,统筹交通、水利、国土等涉农资金用于危桥改造,同时分7年(2年建设期+5年养护期)支付工程款。

根据“三年消危”行动方案,危桥改造项目中,应急管理、交通、公安、水利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查处桥梁安全保护区范围内采砂、采矿、采石、取土、爆破作业等危害公路桥梁安全的活动,查处桥梁安全保护区范围内设立生产、储存、销售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及设施,查处侵占桥下空间的各类违章建筑。

建得成也管得好

以前,施工、养护是“两张皮”,出了问题责任不清。为保证公路桥梁建得成、管得好,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出台系列规定,委托专业设计单位出版消危设计通用图、危桥加固技术指南等。对于拆除的危桥,按照50年寿命的标准新建每一座桥梁。对于改造后的桥梁,全部实现档案管理,落实资金专人负责,跟踪桥梁后期使用以及维护保养情况,施工、养护单位终身追责。

潜江用信息化管控危桥改造质量。项目部设立视频监控中心,在施工现场和预制梁场安装监控摄像头,所有施工工序实现全过程、全角度监控。在工厂化预制梁中安装芯片,对预制过程中原材料使用、主要工序操作情况详细记录,便于质量追溯及后期养护。

该市还创新采用“EPC+养护”模式,通过大企业以“专业带行业”,指导区域桥梁日常养护,提升当地路桥维养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此外,潜江在全省率先建成危桥信息化平台,及时跟踪养护质量,使危桥改造后的养护长效化。

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说,危桥改造以后,全部桥梁整合到一个信息监控平台,做到数字化控制、智能化管理,安全监督日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