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之光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打造“红、绿、彩”特色文化品牌 奏响“大思政课”实践育人主旋律

来源: 中国网文明中华 | 作者: 罗海燕 | 时间: 2023-03-29 | 责编: 姜颖

中国网文明中华讯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全面实施“红、绿、彩”特色文化品牌实践育人工程,旨在解决学生重认知轻认同、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实践教学,不断构建“大思政课”工作格局,育心、立德、铸魂、赋能,大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学校积极探索构建“大思政”实践育人格局,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彩色”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和文化品牌。一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精神”铸魂(红)育人工程;二是“构筑生态屏障,守护绿色丝路”圆梦绿色育人工程;三是“思政课伴我成长”思政课教学成果展示活动,不断探索改进课程思政教学方式,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取得了良好的思政课实践育人成效。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精神”铸魂(红)育人工程

“领导+队伍”当好实践育人“领头雁”。学校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马院主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结合,校内外多方联动的“1+N”实践育人体系。制定了《大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教育规划》《大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活动——八项育人工程》《大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活动考核办法》,形成了“181”大学生素质拓展工程,积极探索党建思政工作新理论、新方法和新途径,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近五年来,完成甘肃省教育厅课程思政项目7项,市委基层党建思政项目6项;学校立项党建思政工作研究课题17项,报送课程思政微课建设85门。学校《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教育创新与实践》项目获甘肃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181”大学生素质拓展工程

“党建+思政”用好实践育人“指挥棒”。学校党委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党建领航工程”,落实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社会实践育人工程,定期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构建“以思政课程为主导、素质教育为核心、平台建设为抓手、文化熏陶为支撑、队伍建设为保障”的“五位一体”思政工作格局。先后创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全省标准化先进党支部”1个,新时代甘肃省高等院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样板党支部”1个。学校党员刘艳艳“背着父亲上大学”的事迹被中央电视台、中国甘肃网报道,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兽医科技学院2019级动物医学专业马启财以身残志坚的励志事迹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和“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

“社团+活动”跑出实践育人“加速度”。学校通过举行“红色宣讲”“红色家书诵读”“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用红色文化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引导学生做红色文化的弘扬者和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学校“理论宣讲轻骑兵”走乡村、入社区、进学校,理论宣讲“飞入寻常百姓家”。

“场馆+课堂”打好实践育人“组合拳”。借助学校党史学习馆优质资源供给和丰富实践载体,打造沉浸式体验,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利用省内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活动,通过瞻仰革命场馆、八步沙纪念馆等,收集整理红色故事,学生在深度参与的实践活动中获得了深刻的情感体验和文化认同,促进了大学生红色基因的生成与传承。

“线上+线下”画好实践育人“同心圆”。学校聚焦思政课改革创新,主动适应疫情常态化防护形势,创建了校级思政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开展线上《迎战疫情“大考”,彰显时代担当》党委书记“思政大课”、《星辰大海、书写华章》航天精神思政大课等在线思政课,更好地将抗击疫情的先进事迹和航天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学校老师编排的情景朗诵剧《八步沙,我深深爱恋的土地》,把思政课讲成“网红课”;开展“青春心向党·献礼二十大”网络实践育人演讲、“战‘疫’,你我同在——师生原创文化作品征集活动”“让青春在‘疫’线闪光系列报道活动”等,不断汇聚线上线下“大”合力,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道授业,绘好思政育人“同心圆”。

“日常思政教育+重大节庆节日”汇聚实践育人“聚能环”。利用校、院、班三级联动,扎实开展日常思政教育活动。开展届次化“诵读中华经典·唱响青春梦想”主题活动,组织学生早诵中华经典文章,晚唱红色革命歌曲,实现了“中华经典天天诵,革命歌曲天天唱”,红色文化滋养人心。学校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活动和重要传统节庆教育契机,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举办校园“百家讲坛”12期,“读书与人生”演讲比赛、经典诵读比赛各13届,大专生辩论赛15届,举办校友励志报告会1000余场次,让学生在参与中思考、在体验中感悟。

“志愿+服务”唱响实践育人“共赢曲”。学校成立各级各类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将志愿服务时长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第二课堂成绩单。组建大学生志愿者社会实践团队380支,10000余名学生参与,深入全省70多个县区开展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城市社区建设、环境保护、社会公益等实践活动,彰显了大学生良好素质和责任担当,涌现出了一批抗疫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获团中央“镜头中的三下乡”奖励26项,团省委奖励100余项,学校获评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

“构筑生态屏障,守护绿色丝路”圆梦绿色育人工程

“学校+学生+社会”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学校推进省级绿色学校创建,将环境教育渗透于教学中,寄寓于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开展绿化校园、卫生整治等校内环保实践活动。校外以天祝县毛藏乡、哈溪镇祁连山沿线开展环保实践及水源地保护活动;以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和民勤县昌宁乡开展防沙治沙生态治理,2000余名师生参与“构筑生态屏障,守护绿色丝路”志愿服务活动。

“基地+团队+项目”答好实践育人“赶考卷”。学校主动对接武威市祁连山沿线政府、生态及水资源保护部门、八步沙干部培训学院、甘肃青梭公益组织,建立长期合作,争取项目支持,搭建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和民勤县昌宁“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打造优质服务团队,项目化开展生态环保,推进高校、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一体化育人体系。

“劳动+教育+制度”上好实践育人“必修课”。学校编制了《祁连山生态保护方案》和《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和民勤县昌宁乡现场教学实施方案》,将劳动教育纳入思政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掘新时代“劳动教育”思政内涵,组织学生深入山间林地、沙漠戈壁,参与生产劳动、植树造林、田野调查,培育劳动素质,涵养劳动精神。

“专业+科研+品牌”筑牢实践育人“强磁场”。学校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第一课堂)与大学生素质拓展工程(第二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第三课堂)有机结合,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形成《德育特色品牌培养工作方案》《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课堂建设方案》《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实现立体化全过程、全方位协同育人体系。获批2021年甘肃省职业教育名班主任工作室1个,农机与汽车学院师生发挥学校服务三农的专业优势,科研攻关,不断探索农业机械在防沙治沙过程中的应用,荒漠植被栽植一体机试验成功,《荒漠有你、治沙智富》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甘肃分赛决赛红旅赛道金奖,真正做到了专业引领、科研赋能、文化品牌实践育人的“强磁场”。

“思政课伴我成长”思政课教学成果展示活动

学院先后开展了三届“思政课伴我成长”——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果展示活动。通过朗诵、情景剧、微电影、话剧、歌曲、舞蹈等舞台艺术表达形式,展示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取得的丰硕成果,提升和表达同学们对思政课的获得感,不仅是一场优质思政课程“盛宴”,同时也是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一次成功检阅,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彩色”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和文化品牌。

下一步,学校将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思政工作格局再拓展、工作体系再完善,将“红、绿、彩”特色文化品牌实践育人工程打造成学生真心喜爱、终生难忘、毕生受用的大思政课堂,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育人成效”。(罗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