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文明中华讯 程连昆,1947年出生于阜阳市。1978年毕业于阜阳师范学院艺术系,曾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室、中国美协基金会城市雕塑研究班学习。安徽建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家协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雕塑协会会长,安徽省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同时,享受安徽省政府专家津贴,安徽省第八、九、十、十一届政协委员。雕塑《村娃》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情深》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弈》《荣誉的基础》《球之恋》分别入选第一、二、三届中国体育美术展览。
即使是在阜阳本地,也很少有人知道,阜阳大戏院门前的《腾飞》,北三角游园的《蓬勃》,清颍公园的《枕头馍》,城南廉政公园的《清风鼎》及历代清官群雕,城乡规划展示馆广场前雕塑,博物馆序厅群雕,高铁西站广场上的《龙虎尊》,颍州西湖新近完成的《西湖泛舟》及《千古高风》……这些雕塑作品的设计与制作,均出自于雕塑家程连昆之手。
雕塑之路始于家乡
程连昆在雕塑艺术的道路上已经走了半个多世纪。但回望来时路,他的雕塑艺术之路,是发端于家乡阜阳。
“走上雕塑艺术之路,与家乡的两个条件密不可分。”程连昆说,一个是泉河岸边的黄胶泥,一个是阜阳大量的民间雕塑、寺庙雕塑等对他的影响和熏陶。
1953年程连昆在阜阳与母亲(中)弟弟程连仲(右)合影
程连昆(后排左三)1969年在阜阳筹办“井冈山展览”时与同事在西城河留影,前排左起:徐龙洋、肖玉磊、邵国培、王爱华。后排左起:张良勋、程连仲、程连昆、刘继潮、吴若倩
1947年,阜城贡院街12号诞下一对双胞胎,就是程连昆、程连仲兄弟。彼时程家家境殷实,程连昆兄弟的母亲是大家闺秀出身,尤擅绘画,解放后她又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兄弟俩受母亲影响颇深,时常跟着学画。
程连昆兄弟小时候个性活泼,好奇贪玩,从记事起,奶奶就经常带着弟兄俩到阜城北关东顺河老街太姥家玩。东顺河老街紧靠泉河大堤,在大堤上有土窑数座,烧制瓦罐、大盆等生活类陶瓷。这些土窑,也顺带着烧制了一些儿童玩具陶范(模具),儿童玩具上刻有民间装饰浮雕形象,如包公、孙悟空、穆桂英等人物形象,有时还有小鸟、小鱼等动物形象。
泉河内的黄胶泥,系从上游经河水带来的大颗粒泥土,在河中一层层沉淀,最终形成细土分布在河床底部或岸边浅水区。这种黄胶泥杂质少,粘性大,可塑形性较好,而且颜色漂亮,是烧制生活类或是玩具类陶瓷的上佳原料。于是,兄弟俩就在这些儿童玩具陶范里塞上泉河岸边的黄胶泥,做出来的黄胶泥玩具好玩又好看,兄弟俩成就感十足。家中的表叔们看他们喜欢这个,也送了他俩不少儿童玩具陶范,兄弟俩也时常在家中制造这种儿童玩具,大大小小摆了几屋子。
此外,两人的生活环境也给他们带来雕塑艺术方面的熏陶。他们程家老宅正对着老贡院的大门,贡院门前的一对大石狮和门楼里的石鼓,至今让程连昆印象深刻。“石鼓四面,有两面一样,另外两面一个是丹凤朝阳,一个是鲤鱼跳龙门。”程连昆说,不仅雕刻精美,之后去过许多地方,他都没见过相似的图案。此外,贡院街、附近寺庙里的那些雕梁画栋,也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
烧制陶瓷,其实是雕塑艺术的一种。渐渐地,程连昆兄弟喜欢上了雕塑。
两人十多岁了,已经不再满足于用小小的陶范来做玩具,他们开始在家对照杂志上的图片做雕塑(临摩雕塑),如潘鹤先生的《艰苦岁月》《省港大罢工》、四川美院的《收租院群雕》等。
真正让兄弟俩走上雕塑艺术之路的,是1970年后,两人到界首工艺美术陶瓷厂做出口陶瓷。
1968年,弟弟程连仲已经从阜阳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行流四九小学当老师,学校靠近沙颍河,程连仲在课余经常从河中取黄胶泥,继续创作雕塑作品;程连昆则是在阜阳袁寨公社临颍大队后台子生产队工作。
1970年,阜阳要举办纪念井冈山会师展览,兄弟两人被抽调从事这项工作。被抽去的老师有很多,程连仲在工作之余,常用黄胶泥捏出其他老师绘出的图案,惟妙惟肖,深得老师们的喜欢。
一天,地委宣传部副部长钟音到展馆检查工作,看到了这些泥塑作品,就问程连仲:“你能捏出牛、马之类的动物作品吗?”程连仲说:“能,我和哥哥都可以。”钟音很高兴:“国家目前非常需要外汇,我给你们写封介绍信,你们到界首工艺美术陶瓷厂去做工艺美术设计,烧制出的陶瓷可以出口赚外汇。”
就这样,程连仲先行来到界首工艺美术陶瓷厂从事设计创作,先后做出“唐马”“隋牛”等,与该厂生产的其他陶瓷工艺品出口,赚取了大量外汇。这个过程有八九年。其间,程连昆也是有时间就来到这个厂,和弟弟一道从事设计创作。1975年至1978年在安师大阜阳分校艺术系上学期间,同样如此。1978年,程连昆的毕业创作作品就是雕塑《李时珍》,后在《安徽日报》发表。
程连昆、程连仲兄弟二人共同走过的雕塑艺术之路和人生之路,至在界首工艺美术陶瓷厂的工作结束后,出现了不同的拐点。
1979年,程连仲进入浙江美院学习,后调入阜阳地区轻工业局(手管局,当时手工业管理局的简称);1988年调入安徽省工艺美术进出口公司任样品宣传科科长及计划科科长,他带着工艺作品到日本等地展销;1992年受德国汉诺威美术家学会负责人邀请,赴德国做访问学者,随后拿到在德永久居住权,在德国待了20多年,其间一直从事雕塑创作;后来,程连仲回国,任海南雕塑艺术研究院院长、旅琼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会长,由其设计创作的“海南旗楼老街”等系列表现海南风土人情的雕塑作品,深获好评。
而程连昆从安师大阜阳分校毕业后,于1978年分配至合肥市长丰县吴山庙中学当老师。
1978年秋季,程连昆到吴山庙中学报到的时候,随身带了几件笨重的行李:那是用两蛇皮袋装着的取自于泉河的黄胶泥,还有一套泥塑工具。在第一学期的工作之余,他创作出了雕塑作品《丝绸之路》《丰收》等。
寒假的一天,大雪纷飞,程连昆扛着自己的雕塑作品《丝绸之路》,浑身湿漉漉地来到省美协,希望参加当年全国美展。省美协负责人张发根很感动,不过张发根告诉他,安徽省参加全国美展铜陵评审已经结束,还有一个华东地区上海评审,你先把作品送到省博物馆,如果能通过评审,我们可以借调你到省博物馆工作,与其他老师一道,参与全国美展安徽区创作。
1979年春季,程连昆正式接到《丝绸之路》入围全国美展通知,同年,他借调至安徽省博物馆工作。并且,利用省美协发的100元创作经费,他一路来到浙江美院,和当时正在该院进修学习的弟弟程连仲同吃同住,一个月的时间里,了解了雕塑作品的正规制作方法和过程;1980年进入合肥市轻工业局下属合肥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参与安徽省烈士陵园筹备中的雕像创作工作,获600元奖励。他利用这笔资金进入中央美院雕塑创作室进修,前后一年时间潜心学习,使他的雕塑技艺从“野路子”到“登堂入室”。
“大匠之道”孜孜以求
“大匠”,是指学艺上有大成就而为众人所崇敬的人。自雕塑技艺更上一层楼之后,成为一名“大匠”,成为程连昆孜孜以求的目标。
以在中央美院学习期间创作《村娃》为例,程连昆在居所附近的幼儿园观察了十几天,把孩子们的神态一一熟记在心,创作腹稿;在创作过程中,大理石过于坚硬,砂轮打磨大理石时,砂轮一滑,飞速旋转的砂轮把他的右膝盖打破,露出骨头,他只简单地包扎一下便继续创作。作品《村娃》出来后,整体造型饱满,透露出浓郁的阜阳民间传统文化的痕迹。“娃娃原型取自阜阳农村的娃娃特质,很接地气,娃娃满面笑容反映了改革开放后阜阳农村的变化。”程连昆说。随后,《村娃》成为第六届全国美展安徽省唯一入选并获优秀作品奖的雕塑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列为优秀作品收藏。
1982年,程连昆从中央美院结业返回合肥,当时合肥市成立雕塑领导小组办公室,合肥市分管园林建设及城市雕塑工作的一位副市长,指定程连昆为合肥市环城公园大西门设计第一件城市雕塑,题材为狮子。
“起初我考虑的设计方案是做一对传统‘门蹲狮’,但大西门处两侧放置狮子的空间一边大一边小,无法布局。”经与那位副市长数次沟通,最终确定,做一尊“醒狮”,设计方案为一半蹲狮子,即前腿撑起,后腿蹲坐,狮眼与狮口微张,好像刚醒,正在打哈欠,象征改革开放初期中华民族各项事业“初醒待发”的状态。
随后,程连昆每天带一块黄胶泥,到合肥逍遥津公园看狮子神态,进行初步写生,连续做了5个狮子头像。等《醒狮》小稿完成,已经到了1982年底,程连昆又奔赴浙江美院请擅长做动物雕塑的傅维安老师指导修正、深化提高后,确定设计方案。1983年初进行泥塑放大,5月份放大完成,进行浇筑。受当时经济条件所限,“醒狮”由水泥材质构成。
“由于水泥太重,我担心狮子前两条腿撑不住,在水泥浇筑时,我拉了两板车木盒子塞进狮子肚子里;为了不产生断痕,水泥浇筑不能中断,当天凌晨2点,我拉着一条草席就睡在水泥浇筑现场,当时一条一巴掌长的蜈蚣已经爬到我的身边,被眼尖的浇筑人员看到,他一铲子就把蜈蚣甩进水泥里,并被浇筑在了《醒狮》身上。”为了确保狮尾的坚固,他又指导工人在狮子尾部加了一根直径2厘米的螺纹钢。这件雕塑成为那个时代合肥人的“打卡地”,好评如潮。历经风雨40年,《醒狮》仍稳稳地矗立在合肥“大西门”。
《醒狮》成为环城公园著名景观后,合肥市又邀请他在五里墩立交桥创作5组11件作品。
2000年,上海浦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领导会同当地园林景观人员专程赴合肥,邀请程连昆为上海浦东外环线设计制作动物雕塑群,历时十年,程连昆圆满完成了任务。2010年在上海浦东举办世博会,在世博轴上需要创作五件雕塑作品,受邀的两位雕塑家,一位来自于德国,一位就是程连昆。
创作世博轴雕塑期间,程连昆实地走访了雕塑安置地——上海纺织厂旧址、上钢三厂,翻阅了大量上海文化、世博主题的相关资料,他将活跃的创作思想、严谨的造型功底、真切的生活感受以及对表现形象的深刻理解,融合到雕塑的创作中,以扎实的造型手艺和开阔的胸襟及丰厚的学识,对雕塑作品进行感觉的创作,再进行理性的推敲和修改,最终创作出生动而贴合主题的作品。
“前后三个月,我总共做了20多个设计方案。”程连昆介绍,一接到邀标,他便立即根据上海浦东公司的要求着手设计相关方案。期间,根据该公司的要求,他又对设计方案进行了部分修改,最后才基本确定了设计方案。
雕塑《融》采用现代雕塑手法,生动地塑造了铁水流出钢包凝聚成钢锭的瞬间,它唤起人们对上钢三厂的回忆,并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是生产钢铁的地方,同时也体现了改革开放对上海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该雕塑位于钢铁工人的居住区,因此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人文基础,与环境关系密切;《金梭和银梭》采取线面结合的方式,日月如梭、青春如歌,伴随着时间的推移,《金梭和银梭》秀出了美好的城市,也秀出了希望和理想。该作品位于上海纺织厂旧址,正是与城市发展和人民生产相呼应而创作的。该雕塑线面结合造型简洁,设计通透空间感强烈,采用现代设计语言和金属材料制作完成,具有诗一般的意境和鲜明的时代感。该雕塑可坐、可躺,很好地与人民生活相结合,具有很好的亲和力,体现了时代和城市发展。
当程连昆完成4件作品的时候,那位德国雕塑大师还未完成一件;正是由于程连昆对世博会举办地——上海浦东的深入走访,并将获得的深刻理解融入雕塑创作。最终,上海世博轴的五件作品,全部由程连昆完成。
北京、大庆等城市也屹立着他的作品,《热土》成为大庆市标志性雕塑。雕塑《四时君子》入选城市雕塑作品展,并永久陈列于北京东四环迎宾大道上。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
从风格上看,程连昆的雕塑在具象写实与抽象观念,象征与重组之间寻找着一种艺术表现的逻辑;从材料上看,运用的材料与工艺是多样性的,不仅有石材、铸铜等传统性材料,同时,他还极大地发挥出诸如钢板、彩漆、不锈钢、錾金工艺等阐发材料特质的工艺手法;从维度上看,程连昆无论是架上雕塑还是户外雕塑,均在空间体量把握上强调与空间维度的适合性,他的小型雕塑具有相当的视觉张力,可谓是“小器大象”,也就是说这类雕塑同样可以放大,甚至可以安置于户外空间;他的户外雕塑,体量与造型之间也绝非是“大器小象”,而是在空间与环境、体量与比例之间做到了恰当地把握,形成了具有强烈视觉引导性的公共艺术。
“程连昆的作品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他一直在追寻公共意识与个体意志,全球意识与本土情结之间的连接点,以求艺术语言的共通性与个性之间相联系、相适应、相推进的新的艺术状态。”中国雕塑执行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艺术史论家宋伟光评价。
宋伟光认为,程连昆的雕塑艺术显现出中国现当代艺术转型时期的特征,其中有西方造型体系和当代观念艺术的视觉方式,同时,他的视觉经验中又富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这是因为,他自幼生活在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安徽阜阳。淮河流域的文化,当地的风土人情,泉河岸边所特有的黄胶泥等等,这一切都是浸润他艺术情感、滋养艺术理想的养分。之后,当程连昆受到系统的学院体系的专业教育,自然又使得他的艺术水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的雕塑有机地将阜阳剪纸、颍上花鼓灯,以及彩陶、泥人等元素融入到具有公共空间和艺术个性的雕塑形态之中。程连昆的雕塑是观念与现实的统一,是价值取向与审美认知的统一,是文化坚守与文化创新的统一。
1985年,程连昆调入安徽建筑大学(当时为合工大建筑分校)任教,2007年退休,随后又被校方返聘,至2012年方正式退休。
在大学从教27年,他也时刻留意着雕塑这门艺术的传承。在安徽建筑大学里,“雕塑”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专业,它只是“室外环境设计”专业中的一门课。即便如此,程连昆也是兢兢业业,把雕塑这门艺术的种子,播撒进数千学子的心田。
“我教授雕塑课,理论知识讲的少,重实践。更多的时间里,我会领着学生们到我已经创作完成、或正在制作的雕塑作品现场,如合肥大西门《醒狮》、合肥五里墩立交桥《正负金字塔》、合肥中国非遗园入口景观柱等处,告诉他们设计、制作、安装全过程,细到泥塑怎么做,模具如何翻制,效果怎么处理,如何运输安装,景观如何配合等等。”程连昆说,这让学生们一毕业就有设计、制作雕塑作品的经验。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数千心里已经播撒上雕塑艺术种子的学子,将来会在城市景观、雕塑设计等方面大显身手,还有一部分学生成为“雕塑艺术”的忠实信徒。比如1995年毕业的学生刘开辉,在上学期间就对雕塑感兴趣,毕业前在程连昆的工作室学习、工作长达一年,现任刘开渠纪念馆馆长,仍以雕塑为其专业,最近他的一件作品获中国雕塑精品展一等奖;2000年毕业生张时来,现任安徽省乡镇振兴研究院院长,在第二届中国城市雕塑作品展上,与自己的老师程连昆合作《与时间赛跑》,获优秀作品奖;他的另一件作品获省雕协雕塑展三等奖;上海亦境公司合肥分公司老总朱报国,本科阶段是程连昆的学生,一直从事风景园林建设,曾为皖南泾县建设一系列景观工程(含雕塑制作);2012年毕业的学生张松,毕业后一直追随在程连昆的左右,从事雕塑设计,承担了很多城市雕塑工程……
“一直到现在,我和几名已经学有所成的学生还在不断交流、谋划,把雕塑文化融入到乡村振兴中。”程连昆说。
赤子之心情系桑梓
无论在外如何枝繁叶茂,程连昆始终不曾忘记,他的根在家乡阜阳。时至今日,他仍是一口乡音。
今年5月,程连昆专程赶回阜阳,展示他的新作《西湖泛舟》和《千古高风》,同时收集市民等各方对两件作品的意见和建议。
大型圆雕《千古高风》,坐落在西湖景区北游客服务中心广场东南角,雕塑采取写实手法,圆雕造像,两位文坛巨星跃然湖畔,光彩照人,这既是对欧、苏师生情深的赞美,也是对欧、苏西湖情缘的颂扬;《西湖泛舟》位于西湖景区内市集小广场处,主题表现的是欧阳修当年泛舟湖上,即兴饮酒赋诗的情节,尤其是点缀其间的西湖书院、湖心亭,绿水逶迤,诗情画意,互为映衬,酣畅淋漓,相得益彰,再现了欧阳修、苏轼在颍州的历史风貌。这两件作品中运用创新技法:圆雕、高浮雕、浮雕、透雕等技法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描绘出颍州西湖的美景。
“欧阳修笔下的西湖盛景,再一次复原在今天的西湖湖畔,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环境氛围烘托得当。为颍州西湖、也为阜阳增添一座靓丽的文化标识,也体现雕塑创作者浓郁的家乡情怀。是雕塑作品中的上乘之作。”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历史学博士、研究员(正高二级)翁飞评价。
“欧阳修和苏轼,儒雅风流之士,气宇轩昂,一身正气,二人有师生之谊,曾先后任颍州知州,深孚众望。其为官为政为文为诗,高风亮节,才华横溢,声闻于世,有口皆碑,为颍州留下宝贵的人文遗产,在此邀名家为其立像传神,以喻当今后世,甚合民意。”“世人多知杭州西湖美,殊不知西湖双璧,更有颍州西湖好。此作为重要文化地标,追溯颍州往昔,重现一段历史,以浮雕样式、画卷面貌展现,日影下,尽显中国绘画和雕塑所擅长的线性美。烟波湖影衬托下,六一居士或抚琴或吟咏,而诗意乐感凭虚御空,与之相得益彰,自成高雅意境。画卷上中空圆洞,形如日月,令观者浮想联翩,犹围棋布眼,全盘皆活,此乃大家意匠。”中国美院和上海大学(上海美院)教授、博导,《辞海》《大辞海》美术分册主编潘耀昌,也对以上两件作品给予高度评价。
程连昆这两件作品,早在去年11月份已经在提前谋划,于今年4月9日完成。而在去年10月份,程连昆确诊“外周体细胞淋巴瘤”,刚经过化疗,他忍着身体不适,先后多次到颍州西湖实地考察,做了20多个设计方案。“阜阳雕塑,应该做欧苏和刘锜。”程连昆说,创作这样的文化雕像可以提升阜阳知名度,打造阜阳旅游城市的文化名片。作为一名阜阳籍雕塑家,他责无旁贷。
此次在阜的一个多星期里,程连昆还邀请阜阳媒体,和他一道走访自己在阜阳的作品,以期在更大范围内宣传阜阳和阜阳的发展。
“《腾飞》是我在阜阳创作的第一件作品,也是阜阳第一座城市雕塑,完成于1985年。”在大戏院《腾飞》雕塑前,程连昆陷入回忆:1984年,改革开放没多久,共青团阜阳市委把握时机,号召全市青少年为阜阳第一座雕塑《腾飞》捐款,当时不少青少年三分、五分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钱。他与弟弟程连仲,以及自己的一名学生,在二中礼堂做《腾飞》泥塑。那年冬天特别冷,模具都结冰,怕泥塑冻裂,他们在泥塑外部搭了个棚子,又用草袋把泥塑围上。春季到来,程连昆几人将石膏模具解构成几十块拉至安装现场逐层组合,水泥浇灌。历经近40年,《腾飞》中的一男一女两名青年,依旧目视远方,伸臂指引,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阜阳年轻人在事业、阜阳发展上勇往直前。
此后,北三角游园的《蓬勃》,清颍公园的《枕头馍》,城南廉政公园的《清风鼎》及历代清官群雕,城乡规划展示馆广场前雕塑,博物馆序厅群雕,高铁西站广场上的《龙虎尊》……一路走来,程连昆如数家珍,言语中透露出对家乡阜阳的拳拳赤子之心。在数个解说现场,不少阜阳市民得知他们平时熟知的阜阳这些雕塑作品,竟是出自程连昆的手笔,不由连连赞叹:“可敬的老人,阜阳的骄傲!”
“程连昆是一位出生于阜阳的著名雕塑家,擅长雕塑和绘画。他以人物为主题的雕塑作品,既有娴熟的写实技巧和细节,又有抽象的意境表达,体现出他对形式和内容的平衡和高超的艺术把控力。他为家乡阜阳创作了一批具有纪念性、主题性的雕塑作品,如《西湖泛舟》《腾飞》《刘锜顺昌保卫战》《千古高风》,融历史文化与时代精神于一体,既有厚重的历史感,又有潜心的创意创新,与古为新;不仅与周遭合宜,更注重与环境的对话与共生,得景随形。这些作品很有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是他情系家乡、为提升阜阳文化魅力和城市形象倾注的极大心血。”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系主任、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授、博导王云说。
“吹尽狂沙始到金。”阜阳籍雕塑家程连昆,定会在追寻“大匠之道”的路上越行越远。(潘书培 储继明 摄影 戴文学)
程连昆主要雕塑作品:
《村娃》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情深》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
《球之恋》等分别入选第一、二、三届中国体育美术展览;
《四时君子》入选2003年北京美术国际双年展、2006年获安徽省政府奖;
《与时间赛跑》荣获第三届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展优秀设计方案奖;
《五环下的健儿》获2008奥运景观雕塑方案优秀奖、参加国际巡展;
《龙舞奥运》等获中国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城市雕塑方案优秀奖、佳作奖,安徽省第二届美术大展银奖;
《向前!向前!向前!》入选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美术、书法作品展,获安徽省特等奖;
上海世博大道景观雕塑《佳音》获安徽省政府社科二等奖;
2009年主持上海世博会主入口世博大道雕塑、昆山一号工程、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园等国家重点雕塑工程的设计、制作、安装;
为紫蓬山国家森林公园、安徽省名人馆、阜阳博物馆、阜阳高铁西站、庐江高铁西站、溧阳天目湖大桥景观、庐江名人馆等多处创作完成雕塑作品多座;
2013年作为中国文化节走向华盛顿安徽周美术代表团团长,雕塑作品《刘铭传》《龙舞奥运》由华盛顿市政收藏,《奥巴马夫妇像》由白宫收藏。
程连昆简历:
1968-1970年,下放至阜阳袁寨公社临颍大队后台子生产队工作。
1970-1975年,先后招工至阜阳苏屯粮站、阜阳三里湾粮食直属库任仓库保管员。
1975-1978年,进入阜阳师范学院(当时为安徽师范大学阜阳分校)艺术系学习。
1978年毕业后,分配到合肥长丰县吴山庙中学任教。
1979年春季,借调至安徽省博物馆从事雕塑创作。
1981年进入中央美院雕塑创作室进修学习。1982年秋季,借调至合肥市城市雕塑领导小组办公室从事雕塑创作。
1984年,调入安徽省城市雕塑办公室从事雕塑创作。
1985年调入安徽建筑大学(当时为合工大建筑分校)任教,直至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