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文明中华讯 “基层治理‘十无’工作法具体包括‘无非访’‘无事故’‘无发案’‘无涉毒’‘无电诈’‘无脏乱’‘无违建’‘无阻工’‘无污染’‘无失责’等十项和基层治理相关的工作内容,是北塔区一项创新性、统筹性、基础性、群众性的治理方式。”湖南省邵阳市北塔区茶元头街道马家村服务中心三楼会议室里,村党支部书记陈艳群正用心向来自湘潭大学化学院的暑假“三下乡”实践服务团的成员们讲解北塔区“‘强街道(镇)、村(社区)为主’基层治理‘十无’工作法”。
自北塔区全面推行“强街道(镇)、村(社区)为主”基层治理“十无”工作法以来,茶元头街道马家村以实干为要点,自治为核心,持续激发村民共同参与基层治理“主人翁”精神,在该区每月的“十无”讲评会中始终稳居前五,并多次获得第一的殊荣。
巧用工作模式,筑牢实干之基
基层治理,关键在人。该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治理思想,通过“五方商议”、发动“六类人群”、开展“四种计划”,带动村民一起推进“十无”工作。“五方商议”即区直后盾单位、街道办事处、支帮工作队、村支两委和村民五方人群,围绕村民具体需求、村集体发展需要共同商讨马家村基层治理“十无”工作。“六类人群”即街道联点干部、村干部、党员、组长、村民代表和一般村民。“四种计划”即周计划、月计划、半年计划和年计划。支帮工作队、街道联点干部每周都会和村支两委开展碰头会,在总结上周的工作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周的工作计划进行规划、调整,以确保月计划、半年计划、年计划的顺利实现。同时每月月底联点后盾单位会到村里和大家一起总结本月成绩,并对该村基层治理“十无”工作计划进行协商、建议。
绘就“三方图”,抓好实干之本
自“十无”工作法开展以来,马家村严格杜绝“等、靠、要”思想,上下一心克服了许多的困难。运用“三方绘图”模式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村支两委给村民“绘图”。该村在原有“红管家”治理平台的基础上创新制定基础治理“考核”手册,采取“月评季奖”的方式,发动村民积极参与“十无”创建。村民的个人荣誉感在共建共治的“十无”大环境中不断提升,一批批“十无”积极分子不断涌现。街道联点干部给村支两委“绘图”。“作为北塔区唯一一个少数民族村,要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把握发展机遇,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带动村民一起营造‘十无’氛围。”茶元头街道马家村联点领导马茜泽在“十无”工作法推行之初,就为该村擘画了基层治理蓝图。为此,村支“两委”以“十无”为契机,通过真抓实干,打造了杨晞路沿线的格桑花坛,绘就了兴梽路沿线的入村壁画,建成了民族团结进步小游园。区直后盾单位给街道办事处和村支“两委”“绘图”。区直后盾单位通过每月的研讨会,为该村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效的建议,并高度支持该村各项工作,为村民和村干部参与“十无”、发展“十无”鼓足了底气,也补足了动力。
采用“两步走”,谋划实干之路
基层治理要立足当下,谋在长远。第一步,该村支两委从未来发展入手,不以一时成绩为目标,而以长远利益为考量,控制“十无”创建成本,将资金完完全全花在刀刃上。除召开院落会外,还在施工现场召开现场会,做到问题当场解决、方案现场调整,坚决不让问题过夜。第二步,该村牢牢把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方式,有效激发群众基层自治热情。兴梽路沿线的“民族团结进步”小游园目前不仅成为村民清晨傍晚散步纳凉的首选,还成为了抖音网红打卡地。茶元头中学围墙边的人行道和文化墙修建更是得到了往来行人的一致夸赞,不仅美化村容村貌,更是解决了行路安全问题。
“以前这一片地都是空的,既不美观,又不实用,但是现在村里把这里搞起来了,整体漂亮了很多,我们不仅可以在这里散步,还可以在这里晒菜。”小游园里,一位村民正收着早晨置于石板路上晒干的豆角。
该村将继续保持当前工作劲头,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和街道的号召,不断丰富治理新模式,在“十无”工作中闯创争先,让更多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在共同推进基层治理“十无”工作中不断彰显并且愈发强烈。(通讯员 马茜泽 陈映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