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思政课理论性强而学生获得感不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度不高、难以促进“知”与“行”相统一和思政课教学难以满足行业发展需求等问题,广西水利电力职业学院(简称“广西水电职院”)采取打造“示范课堂”、建设实践基地、丰富师资队伍、用好“社会大课堂”协同培育新人等途径,积极探索水电版的“大思政课”建设。
打造思政课“示范课堂”
为提高思政课的质量和学生获得感,广西水电职院思政课教师致力于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采用“问题导向·三维嵌入·评价多元”的教学方式,打造更多的“示范课堂”,引领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从青年教师“磨课”到“展示课”,经过教学名师指导、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反思完善等环节,促使青年教师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案例、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反复完善,真正掌握如何上好“一堂好课”和“金课”,以点带面,上好一门思政课,成为一名合格的思政课教师。
搭建“大平台”——实践教学基地
依据思政课“小课堂”、办学特色等,学校建设红色资源、大国水利、乡村振兴、高质量企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五类实践教育基地,搭建思政课的“大平台”。
红色资源教育基地。加强建设德育类教学实践基地,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文化遗址、爱国志士故居等,让学生能够在参观的过程中感受历史革命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提升自身道德修养。长期依托百色起义纪念馆、湘江战役纪念馆、龙州起义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广西本地红色资源开展实践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新时代青年。
图:广西水电职院在灵渠开展“大思政课”实践研学活动
大国水利教育基地。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大国水利,有助于在他们心里种下“水利强国、舍我其谁”的种子。
乡村振兴教育基地。为了让青年学生在了解乡村振兴中自觉服务乡村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建设了河池市九圩镇肯堂村、玉林市玉州区十仗村、桂林市全州县毛竹山村、武鸣区下禄村等乡村振兴教育实践基地。
高质量企业教育基地。学校依据就近原则建设了位于东盟经济开发区的统一集团、青岛啤酒等百强企业实践基地,根据专业特点建设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京东物流、中锐汽车等高质量企业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参观中体悟企业文化、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学校在毛南族的发祥地——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中南村南昌屯、全州毛竹山村和广西民族博物馆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聆听各民族共同奋斗的故事、感悟民族团结奋斗的重要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觉投身民族复兴的伟业。
建强思政课“大师资”
广西水电职院党委重视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培养,发挥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同时,成立领航学院,发挥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领航作用,统筹建好校内外的师资队伍,多元协同育人。
图:广西水电职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优秀教师上示范课
名师团队上好课程思政。组建由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广西优秀教师、广西卓越学者等领衔的名师团队,在专业课堂“守好一段渠”,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发挥专业课育人的协调力。借助水电职教集团、产业学院等平台将劳动教育、企业文化渗透在专业实训、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等教学过程,发挥五育并举的融合力。
劳模工匠进“实践所”。依托以“水”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特色教学工场、实习基地等教育场所,邀请杰出校友、劳模工匠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区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带领学生增强专业技能,德智并育,发挥劳模工匠育人的榜样力量。
名人名家进“道德大讲堂”。礼聘党政干部、全国劳模、技能大师、广西工匠、水电专家等到校开展专题讲座,生动阐释本地、各行业辉煌成就,凝聚各方育人合力,共同培养奋进新征程的新时代青年。将民族地区备受关注的“壮族三月三”歌圩节对歌活动与青年学生相链接,教师理论讲授与广西文化旅游大使分享传统山歌创新传承的故事相链接,点燃学生热情,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了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
学长学姐进“一站式”学生社区。邀请优秀的校友回校,走进“一站式”学生社区,面对面解答学弟学妹成长路上的困惑,引导他们做民族复兴的积极推动者。
用好“社会大课堂”培育新人
为深化思政小课堂的理论,将思政课堂拓展到红色足迹、专业实训基地、工厂车间、示范乡村、民族社区等生产劳动一线,善用社会大课堂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走进革命文物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带领学生走进文物场馆,学习红色精神,学生们聆听讲解,驻足观看,不时讨论交流,了解先辈在革命和建设奋斗历程中作出的奉献和牺牲,深感他们的爱党爱国精神。通过一张张照片、一样样实物、一个个文件,重温红色记忆,切身了解革命作风、百折不挠的革命信念和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图:广西水电职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联合毛竹山村党支部书记给同学们上课
深入乡间地头,开展共同富裕教育。组织学生观察山村村民居住条件及建房风格的变化,了解山村道路、村容村貌变化情况,邀请山村党支部书记或当地名人进课堂,讲解山村通过发展产业实现共同富裕的历程,使学生理实结合感受和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在社会生产实践中的强大力量。激发学生结合自身所学专业,思考如何以自身实际行动投身乡村振兴建设,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力量。
用活大国水利,开展职业素养教育。为凸显水利专业特色,通过选取水利行业相关案例,进行案例对比,深化专业认识。比如课堂教学选择《从三峡工程看民主决策》案例(结合VR展示),组织学生参观线上灵渠文化展馆。从灵渠文化的案例中以小见大,分析中华水文化的内涵,结合水利专业引导学生弘扬先进水文化,促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通过水利行业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让同学们感受水利行业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增强学生的职业认知度。
融入民族社区,开展民族观教育。组织少数民族学生演绎情景剧《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革命建设改革中的我们》,使学生沉浸式体验民族共同体意识。举办多种形式的“三月三”民俗文化活动,使学生沉浸式体验壮族传统歌圩文化,激发学习兴趣。聆听广西文化旅游大使赵羽的经验分享,启发学生进行文化创新、创造的思维。搜集少数民族文化,让同学们认识、感受少数民族文化,进而树立正确文化观。通过中外文化案例对比,使学生实现情感认同,进一步深刻认识文化繁荣兴盛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关系。
“大思政课”建设要凸显“大”的内在一致性和协调交互性,实现学校内外、社会各方面共赴育人使命提供其强大的内生动力与行为自觉。坚持问题导向,构建“一体三翼”(思政小课堂为主体,大平台、大师资、大课堂为三翼)的大思政课体系,将思政课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李春萌 侯宗毅 姚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