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之光

少林武术——刚柔并济、禅武合一

来源: 中国网文明中华 | 作者: | 时间: 2023-08-02 | 责编:

中国网文明中华讯 人们常说,“天下武功出少林”。得益于各类影视作品与武侠小说的描述,“少林功夫”早已令群众家喻户晓,耳熟能详。如古龙小说中的“七大门派”即为“少林、武当、昆仑、峨嵋、点苍、华山、海南”等派别,其中少林即位居第一门派。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少林武术不仅成为中国功夫的代名词,更因它广泛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而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乃至世界文化中灿烂夺目的瑰宝。

少林是中华武术中体系最庞大的门派,武功套路高达七百种以上,又因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又有“武术禅”之称。其起源于河南省嵩山少室山下丛林中的“少林寺”,该寺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根据《魏书》记载:“又有西域沙门名跋陀,有道业,深为高祖所敬信。诏于少室山阴立少林寺而居之,公给衣供。” 少林寺不仅是禅宗的发祥地,还是中国功夫的发祥地,有“禅宗祖庭,功夫圣地”之称, 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因其历代少林武僧潜心研创和不断发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

“功夫”一词是佛教常用名词,禅宗的修行成果就叫“功夫”。比如坐禅、参话头就叫“做功夫”。“做功夫”的目的是为了开悟成佛,超凡入圣,彻底改变人的品质。少林寺方丈曾说:“功夫是修行,是参禅。练‘功夫’的真正目的,是为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品行素质;少林僧人的练武,正是一种修行。” 在少林寺,有“禅武同源,禅拳归一”之说。禅为武之体,武为禅之用。少林功夫的要旨是禅武合一。

少林寺是佛教禅宗的祖庭,禅宗以明心见性、顿悟成佛为要旨。在佛门眼中,参禅是正道,少林功夫传人释延芫曰:拳勇一类乃是末技,僧众们不过是借练功习武达到收心敛性、屏虑入定的目的。同时也有强壮身体,益寿延年的效果。

少林功夫内容丰富、套路繁多。按性质大致可分为内功、外功、硬功、轻功、气功等。内功以练精气为主;外功、硬功多指锻炼身体某一局部的猛力;轻功专练纵跳和超距;气功包括练气和养气。按技法又分拳术、棍术、枪术、刀术、剑术、技击散打、器械和器械对练等共一百多种。许多少林拳法强调的“动静相生”“刚柔并济”“虚实转换”等拳理要求和技击原则,都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阴阳辨证”“五行生克”等哲学观念的反映,体现了古典哲学强大的渗透力和少林武术作为民族文化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少林寺最大的优势是少林文化,怎样将这种文化传播出去呢?少林寺方丈认为,少林功夫是最好的载体。因为功夫属于肢体语言,能克服语言障碍,规避了意识形态和文化差异上的偏见,具有“一看就会,一学就懂,一练见效”等特点。少林武术发展到今天,不仅突出地体现了民族文化中的民族性,其独特的技术风格、修炼之道,也在中国古代武术众多流派中独树一帜,向世人展示着深厚的华夏文明底蕴和古老东方传统文化的神秘魅力。(杨萍、雷超)